跨越式跳高在小学的体育课教学中是中高年级段的田径教学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它是最接近生活中跑与跨跳的自然动作,其动作结构可分为助跑、起跳、过竿和落地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不能截然分开。它的具体动作就通过助跑,起跳使身体向空中腾起,并越过一定高度的横竿。从技术上分析,助跑与起跳是关键,对于小学生来说,一起教学尤为重要。另外,过竿的姿势也重要,在各种过竿姿势中,跨越是最基本的一种。根据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和三年级学生作为初学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跨越式跳高作为教学重点,有助于学生掌握助跑,起跳的技术及正确方法。增强学生的下肢力量,提高弹跳能力,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相互合作精神。根据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从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经验设计了本节课。
教学过程中,能够照顾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完成了教学。设计了自主尝试、自我提高等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创新
仔细看一看我们的教材不难发现我们的一些教学内容有很多都是竞技运动项目,这些项目学起来较复杂、较枯燥,需要有一定的吃苦精神,而且即使学生掌握了对其将来的用处也不是特别大,因此学生自然就对这些项目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也不大。这就要求教师在项目的选择和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即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又要注意内容、手段的娱乐性、趣味性和竞争性。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和创新,使之符合青少年的需要,改变过去只注重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和片面追求成绩的弊端。
2、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体育来源于生活,新的课程标准让教师有了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范围的权利,只要我们能因材施教观察生活走进学生,从中吸取营养和建议就能找出学生喜爱的项目和练习手段。当然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可分层教学,区别对待,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和快乐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个别人出现错误动作时,没有及时纠正,摆腿练习次数较多,负荷较大。致使个别学生出现练习不认真现象。在有竞赛的活动时,缺乏表扬机制,学生分组讨论意义不大。
1、准备部分,讲解调动学生学习状态不够,没能使学生完全明白游戏的意图和场地范围。注意力集中不够。造成用时太多,影响后面的教学任务的完成。
2、助跑起跳诱导练习,强调欠缺。
3、分组教学,调队调控还不够节省。
4、纠错还不够及时明确,评价面不够。
教学是一门艺术,我深深感到自己的功力还欠火候,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不锻的修炼和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