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校本研修>>学习心得>>文章内容
 
自我启蒙:写给教育的情书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23日     点击次数:      作者:吴英     来源:本站原创

自我启蒙:写给教育的情书

——读《教育写作:教师教育生活的专业表达》有感

 

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吴英

 

也许是懒惰的借口,又亦或是已经到了“见字如故,见过就忘”的“囧年龄”。

埋没于两点一线的生活,很少有一本书能让自己有时间、有心情静下来阅读。《教育写作:教师教育生活的专业表达》这本书做到了。

曾经引以为豪的超强记忆,现在一点点退化,真有一种想要伸出手遮挽的冲动。可是,当我读到成尚荣先生对这本书做的序《专业表达的快乐旅行》,便觉得我的教育生活找到了接下来的灵魂伴侣。

结构现实主义大师萨特精彩的比喻——我的讲话好像是写给文学的情书。而我从初为人师的那刻,便被我的师傅定性——对待教育,你好像有种写情书的感觉。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时隔二十年,我依然把师傅当年的那句笑谈当成我教育生活的“灵魂药剂”。因为没有这种感觉,教师的生活真的很苦、很单调、很平淡也很让人支持不下去。

为什么要教育写作?这是一个永恒辩证的话题。现实一点考虑,那就是“输出倒逼输入”。这一点,很多老师会有共鸣。一个不会写作、不善写作的老师在当下,成长的道路会很艰难,前景不会太光明。因为,我们都已经被带进了全民写作的时代。不会写作,不善表达只会让自己陷于琐碎繁杂的事务中抽不开身,更看不到希望。如果说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则是站在自己的臂膀上攀升。教育写作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提炼”的内在逻辑本身就可以帮助我们专注地做,流畅地写,从而达到“科学地做,理性地表达”的完美境界。

灵感里乍然出现了这样的词眼“自我启蒙”,在作者颜莹的笔下,教育写作是教师教育生活的专业表达,而我们首先思考的是我们是否需要这种专业的表达。于我而言,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教育写作让我从初生牛犊开始便尝到了甜头。

工作第一年,《关于儿童特殊行为的分析以及思考》就获得了2001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大赛一等奖。获奖带给我的不止是光环和自豪,而是蓄积了满满的教育能量,我居然很幸运地从“教育写作”开始爱上教育这份职业。试着用专业的表达来解读教育,我尝试着“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很庆幸,我将教育的着眼点落在了“教育”,而非教学。因为着眼于教育,我的教育生活从来离不开对“人”的解读和关怀。

尔后,循着成尚荣先生“儿童立场”的研究轨迹,那几年都如海绵吸水般沉浸于儿童世界的研究里。我用专业的表达解读儿童,解构教育,解决教育生活中的困惑和难题。原来,专业的表达不仅是教育生活本身,更是解决教育问题和创造教育生产力的帮手。为什么孩子的世界总是充斥着那样的“多多卡”?“为什么小豆同学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为什么孩子们的话语不能亮堂堂得出现在正式的作文里?”原来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去观察儿童,认同儿童,解读儿童,从而引领儿童。循着这样的教育写作的思路,我不但尝到了获奖以及发表的甜头,更是在教育生活中,收获了武无数的学生粉丝,掌握了引领学科发展的一席话语,赢得了自己对教育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育写作会让我们享受更丰盈的生活。同样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是一名喜欢教育写作的教师。教育写作,推进着向人生的不同阶段迈进,沉着、理性、平和而又有力。不管是初为人母的感动,还是初为人师的悸动,不管是身为母亲的反思,还是陷入瓶颈的窘迫,教育写作都是帮我理清思路,明确方向,确定目标,坚定走下去的灵魂伴侣。教育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读懂了生活,才能读透教育。对女儿的陪伴,对学生的陪伴,虽有不同,但都免不了“自我启蒙”式的长情。任何一种好的方法,如果缺少了时间的见证,时光的馈赠,都无法磨砺出“大树”的模样。生活中,我要做一棵叫作“母亲”的大树,教育中,我要做一棵叫作“人师”的大树。

因为教育写作,我从教育伊始,便开始自我启蒙。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通过专业表达,教师也在自我启蒙。教育生活的田野里,生长起来的绿芽、青苗、红花、硕果,满溢着泥土的气息,展现着美丽的朝霞、清莹的水滴、灿烂的阳光、满满地希望。这么丰富的资源,被我们以结构化、序列化的方式呈现,像是一面面镜子,不但发现别人,也照见了自己。《关于儿童特殊行为的分析以及思考》、《面对校园儿童文化的思考》、《讲述:“被时代”教育困境中的美丽》、《关怀型日记:追寻并表达孩子的生活世界》、《为儿童话语的生长而教》几篇省“教海探航”获奖论文也是循着“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写作”的路子陪伴自己,照见自己,发现儿童,解构教育。用专业的表达来讲述,用写作的眼光来提炼,教育生活变得理性而美好,温柔而坚定。

所以,在我看来,颜莹老师的这本书,更像是我教育生活航行中碰到的一个岛屿,让我得以休憩,找到源点,积蓄力量,开始寻找更科学的教育方法,比如转识成智、用证据说话、遵循“学术规范”开启下一站的教育芳华,谱写教育的“情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