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叫“放手”
长久以来,我们作为学科教师,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犹如保姆一般,对学生视如己出:担心学生学不好,担心学生纪律差,担心学生安全、担心学生校内表现,担心学生校外状况。诸如种种担心,我们的教师、班主任对学生的各方面教育全程护航,生怕学生未按自己意愿中的方向和线路学习、生活,一但偏离,就不是“好学生”。
我们像保姆一样,甚至像父母一样盯着学生,管教学生。究其根本,一为学生出成绩;二为学生不出状况,老师不惹麻烦。殊不知在我们的全程护航中,严重地扼杀了很多有特殊天赋的学生,泯灭了大多数学生学习求知的热情,五育只有智育受到重视,但教育教学中并不从开启学生智慧入手,结果造成学生片面甚至畸形发展。我们对学生的爱,要适度“放手”,让每一个学生展开翅膀,自己学会飞翔。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上的“能学”,是以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为前提的“想学”,是以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为保障的“会学”,以及以学生的意志控制为条件的“坚持学”,它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习惯和能力,是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客观需要。
首先,加强实践教学,培养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学习的潜能,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相信每位学生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这样,才能激发全体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与提高。
其次,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结合实际,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在不同的场合展示自己,树立信心。平时,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多参加各种有益活动,多给他们创造一些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自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培养学生应有的自尊和自信,使每个学生毕业后都能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最后,注重评价,激励为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细心发现其优点,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从而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发挥。
二、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成长
(一)、参与制定班规,激发自主意识。
首先,我们应让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班委领导班子。并大胆放权给班委,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他们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与班级的中坚,发挥班委会、团支部的核心力量。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的班集体,班干部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班级的火车头,他们起着“唯余马首是瞻”的作用。因此,我经常组织班团干部进行培训学习,阐明学生自主管理的意义,提出要求,即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又要积极开展工作,大胆管理,制定出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班规。
第二,充分激发每个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参与欲望,爱护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例如每个同学在做好教室、环境区的值日及保洁之外,我要求他们进行互相监督,互相勉励,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做得不够好的敢于揭发,敢于批评,让正气压倒邪气。
第三,帮助学生完成一些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这种难题主要集中在对一些待进生的引导和转化上。我知道,外界的表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作为生命的个体,后进生更迫切需要被认同,被赏识。因此,我善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并给予鼓励,使其得到集体的认同。
(二)、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坚持自我管理
许多人说班级难于管理,其原因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使其缺乏主人翁意识。若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作为班级的主人的责任,都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要想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让学生全体参与,构建全方位多层面的集体自我管理机构,体现管理的主体性。
1、组建责任心强的常务班委
让学生主动参与班集体管理,老师不必事事躬亲,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工作胆大的班干部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他们是班集体的核心,是凝聚班集体的纽带,有了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班级管理就成功了一半。具体做法如下:采取学生民主选举班委会,班委会民主选举班长的做法。然后,由班长组织班委会,制定班干部工作的责任目标和职权范围,向全班公布,由全班同学讨论通过。班干部在开展工作中,由全班同学负责监督和评价,班上的一切日常管理,全部有班干部负责。而此时,班主任是不插手的,只作为班干部的坚强后盾。
2、值日班长
一个班级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班干部组织,可这个组织不能是静止不变,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当干部的锻炼机会。这种形式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条件,锻炼了每位同学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主人翁意识。
3、灵活多样的自治小组
班级除班委,还有值周班长小组,形成了一个有层次的管理网络。而要建设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主体作用的班级自我管理机构,就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组织和建立多样化的自主自治小组,如学习督导组、纪律监察组、卫生监督组等小组。这些小组吸收了全体学生参加,每个小组各不相同,每位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而使全班同学人人有责任、个个担担子。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管理与被管理的相结合,提高了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使他们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责任,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他们不仅能管别人而且能自觉地管理自己。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的手段,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信任感,提高了班级的工作效率。
三、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实现自我发展
要想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最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况且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能力和才华,获得认可与成功,如何引导使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是班级工作的重点。可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国内外大事,班级相应开展演讲赛、辩论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各种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健康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工作的参与者、主持者和实施者。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扮演着导演、倡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彻底抛弃保姆式管理的做法,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
长期以来,班主任给人的普遍印象是事必躬亲、苦口婆心、终日琐事缠事、疲惫不堪,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把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事代劳了,剥夺了学生经历磨练的机会。如何摆脱这局面,班主任应改变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淡化"管理者"意识,一定要敢于让学生去摸索,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