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一直是学生喜欢的一种体裁,学生喜欢在童话世界里遨游探索。但是,当童话故事走进文本,变成一篇课文,学生读起来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自由阅读童话故事时,学生的思维是非常灵动的,学生会有天马行空的想象,把自己幻想成故事中的某一个角色。但是,当老师拿着课本走进课堂,在阅读时给予了条条框框的思考题时,总感觉阅读没有了乐趣,只能朝着老师给的方向去探索思考,失去了一定的兴趣。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也许,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和语言都需要一定的改变。具有童话性的语言可能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更愿意聆听可爱、活泼、有趣的教学语言。教学语言又可以是讲述的语言,也可以是生动的肢体语言,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活跃性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疏离感,让师生之间的课堂关系发生一定的转变,从而让学生更加的愿意加入课堂。
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而不是老师的一言堂,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的思维总是与成人不同的,我们应该尝试着将专业化的语言儿童话,让学生“一听即明”,而不是用生涩且难以理解的语言来显示自己的专业性,这是不可取的。
童话教学是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种途径,让学生与教师一起进入童话世界,互相感受自己对童话故事的理解,会碰撞出不一样的教学火花和思维火花。
教师只是一位点拨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不论是童话教学亦或者其他体裁,我们都应该做一位建设者,而不是一味地填鸭式教育,导致课堂的单一乏味,提升自己的专业性,努力探索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永远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