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活水”何处来,且读且思勤动笔
——《教育写作:教师教育生活的专业表达》读后感
牛塘中心小学 桂雪平
这个暑假,有幸拜读了颜莹前辈的《教育写作:教师教育生活的专业表达》一书,一捧起这本带有淡淡墨香的书,我就爱不释手,品在其中,精神也成长在其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教育写作”在教师教育生活中的重要性。教育生活的得失与甘苦,那些不该被忽略、遗忘而正被忽略、甚至是遗忘的平淡事、琐碎事,在颜莹前辈看来,都值得梳理并记录成文字。全书共七章,从“教育文体写作研究”的视角出发,围绕“教育写作”这个教育学研究的边缘问题和盲点问题,进行了系统而又专业的探索,几乎是手把手地教老师们如何进行教育写作。
书中给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很多,我从以下三点谈谈自己的读后收获:
一、在大量阅读中积淀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结合实际去写,就逼着自己去看更多的书,在实践与写作的过程中又加深了自己对理论的理解,养成了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的习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因此,我认为教师要进行专业表达,首先得多读教育教学类书籍,当然其他好书也要多多涉猎。只有进行了大量阅读,才能有所积淀,才能慢慢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才能有底气地进行教育写作。
当读书的量变达到质变时,就会如颜莹前辈期待的那样,此时的教育写作就能帮助教师从知识的搬运工变为理论的创生者;就能丰富教师的专业智慧,影响教师的专业习性、专业信念、专业素养、情感与态度,使他们体验到职业的幸福。
二、在教育实践中思考
为什么一线教师进行教育写作这么难?颜莹前辈认为一方面是教师的研究和写作素养的缺失,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教师对丰富的教育实践缺少洞察、认识、提炼、概括和成果转化的能力。所以她在此书中针对“教育叙事”、“教学案例”和“教育论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进行了一一阐述。她说,教育写作是有特定边界和内涵的,作为一种专业表达,写作者不仅需要具备选题立意、谋篇布局、修辞表达等通识意义上的写作知识,还需要学习教育方面的专业写作知识,也就是对各类教育文体的学习研究。有了这些理论的涵养和指导,并以不断的写作实践相跟进,教师在写作时就能理解其中的学理,在认识上“辨体”“明体”,写起来又合乎规范,做到“合体”“得体”,这样教师的专业写作水平就能快速提升。
其实,教师专业写作素养的提升,除了要在学理上、技术上掌握一定的策略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思考。教育实践中,一线教师们积累了各种各样的素材,关键是要进行深度的思考和挖掘,让它们成为教师生活的专业表达。此书,就事无巨细地引导着老师们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思考,并转化为自己要述说的内容。
三、在反思成长中动笔
作为教师,仅仅写好反思是不够的,如果说写反思是一种技能的话,那么技能要有所提高,就得到实践中去反复训练,一定要勤于动笔,例如写些教育日志、教育博客,这样做既可以促进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同时又可以提升对积累的教育素材的运用能力及文字的表达能力。老师们平时坚持记录心得与反思,教育写作时还担心没有教学案例可写吗?
书中,对论文的选题这一点的指导上使我深受启发,颜莹前辈说选题要创新,可以从感兴趣的研究领域聚焦寻找;可以是实践中产生问题的归纳反思;可以是收获感悟中总结提炼;可以从习以为常的常规现象中寻根求源、追问探究;也可以利用专项课题研究深度研究。总之,标题应遵循准确、简明、生动、有意蕴的原则。是的,这样的选题指导再加上平时的反思与积累,写出来的文章一定让人眼睛一亮。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回味了许久,体会到了教育写作中所包含的大学问。教育写作的“源头活水”何处来,且读且思勤动笔!我相信,当大家倾情投入到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去,并逐步养成“观察生活——积淀学识——深度思考——持续写作”的专业生活习惯,终有一天,我们会让自己丰富而又生动的教育生活自然而有意义地在笔尖流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