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校本研修>>学习心得>>文章内容
 
与自己握手言和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21日     点击次数:      作者:吴英     来源:本站原创

与管建刚老师的不期而遇绝对不是巧合,那是生命中的遇见。这份遇见,源于2008年的那次活动,一位让我一见钟情的“特级”,我成了他十年未曾谋面的“粉丝”。

9808年,干了十年,就成为特级教师的管建刚。他的成长有点曲折、不易甚至戏虐。用他诙谐的话来总结自己的人生:一个成功的男人都是需要老婆刺激的。当时觉得这个人很有意思:做做老师,教教作文,还有点直接将教育转化为生产力之功。

十年来,专注做一件事,办《班级作文周报》,居然自谦地说,交了45个学生等于养了45个童工。虽然乍听会遭来非议,但我想试问:当下的教师,有几人有这样的能耐?他的话是在告诉我们:他班上的45个孩子的写作热情全被激发,写作能力达到以写促教的地步。回望自己写作教学上的零星思考,真是佩服至极,当然也略有得意。因为,我也是这么想的。呵呵!

管建刚老师从自己是个“写作差生”(学生时代)的真实经历,行走在儿童的习作教学中,他没有走套路、弯路、歪路,走的是一条“亮堂堂、响当当”的光明大道。他直指儿童写作的命脉,激发其本能,点化其灵性,丰满其舞台,充实其人生,10年的道路虽艰辛,因为没有韧劲做不到,却幸福,因为这是他职业生涯的快乐负担。他已经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教师生活,过得是完整、有意义的教师生活。他运用自己三年经商历练的一点经验,在教育上享有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直到这个寒假,在这个全民被疫情笼罩的阴霾日子里,再次翻开管建刚以及他工作室成员的一系列丛书《作文革命:你应知的12个细节》、《管建刚:作文教学12问》、《一线带班》,从那些类似聊天的叙述中找到了作文教学应该有的模样,调整了教师带班应有的心态,触摸到我们应该走近的教育良心。把一切包装、负担以及莫须有的追求放下,感觉教育的美好都会不期而至。

与教学谈场恋爱

身陷新冠疫情的阴霾,置身于异常清净的校园里,捧读管建刚老师的经典,文字如水一般在眼前流过,思想如星星点灯般降临,面对不知何时能被宣布开工的等待,情感居然能够随着聊天似的叙述,被撩得蓄势待发,我想这就是“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他们如初恋般”的情愫吧。是的,我依然褒有这样的“初心”,仿佛还能跟教学谈场恋爱一样新鲜、悸动。

不管是管建刚老师,还是他的盟友、队友,都自谦自己是语文后进生,相信从另一个侧面告知了我们他们能够如此出书、甚至将作文教学的密码揪得如此精准、深刻乃至发人深省的真相——写作动力比写作技巧更重要。写作动力是第一要素。“作文的精彩,不在于事情本身的热闹与否,很多看似热闹的事情,真写起来,也不一定精彩;一些看似平淡的事儿,写出来特别真实,特有情感。”是啊,学生生活与写作的通道打通了,素材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一本“素材本”、“心情日记”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每天记录一件最“情绪化”的事情,一周下来就有五六件,周末选择一种一件写成作文。简简单单,不受拘束,又不辛苦,学生自然喜欢。写什么,原本不是问题,被语文老师抱怨多了,就成了写作的最大问题。淡化了老师的作前指导,学生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各种丰富的素材,写出的作文才能更原生态。其实,这些连管老师都认为的土办法、本办法不失为一种最好的办法,我的二十年教学生涯里也在用,可惜了,没有像管老师这样一直在用,时时还跟进,最主要的是形成文字,那是我教学生涯里最遗憾的事,否则在特级教师的经济舞台上,我可能也是一名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此处应该配一个囧囧的笑脸)

让心灵侃侃而谈

每次读管建刚老师的文字,都有一种看热门电视剧的酣畅,接地气,有人气,还大气,他是教育界很罕见的敢说真话,又在做实事的老师。佩服他的不是出了一本又一本书,而是他出的书都是在坚持做好一件事,而且每本书的文字都贴近老师和学生的第一现场。这种让心灵侃侃而谈的愉悦,是因为他真实不做作。《一线带班》中出现的状况,都是一线教师带班的困惑、难题,似乎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威逼利诱、围追堵截,效果依然甚微。这个时代走得太快,领导的要求,家长的需求,对优质教育的期待,我们很迷茫、身心俱疲,谁都不愿去追根究底。可就像现在的热门电视剧《安家》一样,让我们真正理解罗曼罗兰那句话的内涵:勇气是什么?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管老师就是教育界这样一位大咖,他和我们一样在遭遇着教育的种种困惑和尴尬,但依然在坚持用心换角度思考,抓住病因:“原来我们给家长、孩子送去的不是希望而是失望。”一语道破梦中人,管老师的做法不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要求吗?管老师就是在寻找把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在探索核心素养的校本表达,他把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生教育上,发力,在学生最需要的地方,让学生“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书中的一招一式,有模有样,都润泽着孩子们的童心,都尽显着管老师的智慧,透露着管老师的育人观。儿童是学校教育发展第一生产力,学校要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什么管老师能不被一些社会表象所左右飘摇,不偏离教育的轨道,那是因为他从不禁锢自己的心灵,他在还教育本来的模样,一直是教育道路上的逆行者,用自己特有的叙述方式让心灵唱着自由奔放的歌。                                                                                                                                                                                                                                                                                                                                                                                                                                                                                                                                                                                                                                                                                                                                                                                                                                                                                                                                                                                                                                                                                                                                                                                                                                                                                                                                                                                                                                                                                                                                                                                                                                                                                                                                                                                                                                                                                                                                                                            

与自己握手言和

一口气读完管老师的系列著作,我发现无论是管老师还是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在博弈。管老师教书路上二十几载的困惑,何尝不是我们也一并在经历着并痛苦着的呢?

“我感觉这些年来,我在做超越考试的真正的语文教学,写这本书时点点滴滴的呼之欲出,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那个隐藏在袍子里的狭小的自己。从从来没敢放掉应试,骨子里我对考分的追求和普通老师没有任何两样,作为一名所谓的名师,我的渴求也许更为强烈也更为隐蔽,压抑已久的无法声张的欲望,在写这本书时迎来了正大光明的宣泄,那一泻而出的酣畅正是我无法抵赖无法正视的罪证。”诚如他在《一线带班》的后记中所言,他和我们一样置身在教育的第一现场,哪怕现在名气已经响彻整个小语届,他依然每天都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和自己所从事的的教育对话,而且心灵能够侃侃而谈,是因为他每天都在尝试着点点滴滴的改变,星星之火般的点燃就这样在老师们、学生们当中发生。点燃了老师们的教育理想,而不是用皮囊在工作,点燃了孩子们的梦想,不管可以持续的力量有多久远,他都没有停下踯躅的脚步,关键是他还找到了理解教育、享受教育的对话方式,让自己心甘情愿在这条路上永不停歇。这种境界,是我们每一个一线老师可以去寻找的研究路径和方式。

    什么事情都可以动脑筋,而在我眼里,一切动脑筋干的活,都叫做“研究”。好老师要能上公开课,又要能上家常课;好老师要能拿出一套理念,又要能亮出一叠分数,好女人难做,好男人难做,好老师更难做,要做到“好”,真的很难, 十年前省教海探航一等奖获奖论文《讲述:“被时代”教育困境中的美丽》中,自己仿佛已经把自己的前半生和教育进行了一次凤凰涅槃似的叩问,而此时只想和教育来次握手言和,和自己来次握手言和,给学生一个安全的课堂,给自己一个安静的栖息环境告别“被时代”下教育生活的尴尬这是一种生命的自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