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实实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
——第30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
牛塘中心小学 李颖
2020年年尾,我有幸参加了第30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这是我第一次零距离走近名师的课堂,内心除了窃喜,更多的是期待与激动。这次观摩学习让我大开眼界,领略了语文大咖们的课堂教学风采。一场接一场的精神大餐,让我忽略了久坐的疲惫,收获满满。
第一节课是常州市三井实验小学鲍书洁老师执教的《<稚读红楼>之红楼小人物》,在鲍老师的课堂上我除了惊讶还是惊讶,惊讶的是三井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将《红楼梦》这本书感悟得如此透彻,自叹不如。鲍老师从叹词开始,让学生依据叹词猜测红楼梦中的人物,这可一点没把学生难倒。从大观园中的太太、小姐们、下人们的语言着手,让学生体会大家对刘姥姥的态度,进而让学生们谈谈自己对刘姥姥的看法,这不仅仅只是一个章节的内容,更需要学生对《红楼梦》这本书有整体的了解,学生们都说得头头是道。通过判词和《红楼梦》电视片段,让学生们了解了曹雪芹眼中的刘姥姥。再通过资料补充,让学们掌握红楼大家对刘姥姥的评价。从不同的角度来学习大家对刘姥姥这一小人物的看法,从平面到立体。其实,这一堂课的展示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它已经渗透进学生的生活,鲍老师更在校本课程中开发了《稚读红楼》之人物篇、游戏篇、美食篇等,让本身枯燥、难懂的文学名著学习更接地气,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肖培东老师执教的《匆匆》,全课仅两张课件,这也正论证了他自己教语文的观点—简简单单、老老实实教语文。肖老师认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学习不应该被一些花里胡哨的课堂表现形式所掩盖掉。正如他自己执教的《匆匆》,没有过多花哨的课堂形式,而是在课堂中让学生体悟、揣摩朱自清先生是如何将抽象的时间写得如此细腻,而非让学生非得抓住珍惜时间这一要素。肖老师说给小学生上语文课是幸福的,因为孩子们有语言表达的欲望,无论是用怎样的课堂形式上课,语文就是语文,它应该是基础知识的培训,底色必须是语文课,遵循语文课的本真、语文课的规律,简简单单、老老实实上成语文课。“简简单单、老老实实”这两个词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的确,很多时候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自己似乎用了很多花里胡哨的手段,而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走近文字,体悟文本。
在听樊小园老师执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一篇文言文时,我满脑子大大的问号,大家在听的过程中也一直在窃窃私语。直到管建刚老师解读,才恍然醒悟。樊老师呈现给大家的不是一趟无法模仿的华丽公开课,而是一堂扎扎实实的、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实践的家常课。樊老师的课堂没有指名读、没有举手回答问题,读的方式要么自由读,要么齐读,通过反复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不管孩子是在读还是在写,樊老师在课堂上显得特别忙,她在忙着给读得认真的孩子、做习题快的学生盖大拇指印章,通过不断激励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其实她关注到了每一位学生。习课堂任务单的设计,由读到理解再到当堂练习反馈,由字词到句段,面面俱到。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句口号“时间不到,阅读不止;时间不到,背诵不止,时间到,练习停。”将每一块的学习都限时,让学生在倒计时的紧张氛围中高效完成每一个任务。管建刚老师的讲座也直指课堂上的各种细节问题,诙谐幽默的语言令大家一次次哄堂大笑,我想大家在笑的背后肯定也在进行深刻反思。他提倡在课堂上就解决学生读、背、练习的任务。他抓住后进生的3大特点,让大家深刻明白基础任务的重要性。他也向大家解释了为什么习课堂是这样的,将大家脑海中的疑问一个个解开。
两天半的学习,让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教师应该老老实实教语文,学生应该扎扎实实学语文,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悟,在悟的基础上多读。此次观摩学习,让我记录了名师们灵动的课堂,品味了他们睿智的语言,感受了他们高超的技艺,领悟了他们深邃的思想,感受到了名师们的魅力与专家们的风采。他们对语文教学研究的激情与执着深深地感染了我,他们是指路灯,引领着我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