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4日至12月6日,第30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常州工学院如期举行。追梦的小语人从全国各地赶来,学习名师大咖的教育理念,探讨语文教学的真谛,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开阔教育教学的视野。为期两天半的学习,紧张而充实。我聆听着、记录着、也思考着……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点悟”。此次活动,我领略了孙双金老师语文课堂朴实精巧的风格;感受了张祖庆老师对写作教学的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品味了管建刚老师对语文常态课堂匠心独运的改革;见识了薛法根老师行云流水、实实在在的教学魅力;欣赏了许嫣娜老师童心未泯、独具匠心的教育智慧……
一、上好语文“常态课”
又一次听管建刚老师的报告,他还是那么踏实沉稳又不失风趣。他结合樊小园老师执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介绍习课堂的课堂改革,指导我们如何治疗教学中的顽疾。为什么回家作业总是那么多?为什么后进生总是那么后进?为什么总有那么多学生开小差?为什么作业不少成绩却不好?这些令语文教师捉襟见肘的问题,管老师为我们献上了一条条干货:一是要控制无效提问,二是要利用好任务单,让习题为教学服务;三是教师要专注组织、管理、激励和示范;四是习题不要即时讲评;五是读的时间要保障;六是教师语言要干净。听了管老师的报告,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一节节语文常态课就应该如此朴实而高效。只有问语文课堂要作业,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作业训练,才是学好语文基础知识的有效保障!
二、语文中的“读”与“思”
赵老师的阅读导读课,别具匠心。他用播音员一样的声音,抑扬顿挫地和学生对话、比赛读、读中悟、读中辩论……引导学生认识一只狐狸不同角度的表现,客观的认识一只动物。引导孩子欣赏童话艺术,感受童话艺术形象,分析童话角色性格,激发孩子阅读童话兴趣。他更是以易于理解的语言和孩子对话,引发学生想象,提高辨别能力,迷惑中逐渐明朗化,原来这些都是“艺术形象”,只是人为赋予了这些动物性格、语言、心理、品质等。把抽象的“文学艺术”抽丝剥茧,使学生学到真知。教学结束前,他也不忘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引读有关狐狸的大量课外书,完成部编教材要求的“大量阅读”的教学目标。
三、真真实实教学生
课如其人,薛法根老师的课朴实、真实、厚实!薛老师的课,设计巧妙,没有单刀直入地去让孩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而是通过关键字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孩子很容易消化吸收。这是一大让人深受启发之处。还有就是文章主要内容处理的也相当巧妙,语言对话的处理让人眼前一亮。他在教学中运用巧抓重点词句、指导对话朗读、启发想象说话等多种方法,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从父亲的语言和动作中,从对父亲像树一样的比喻中,从关于父亲的介绍与散文创作中,看出父亲对鸟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近距离的接触,让我再次记录他们灵动的课堂,品味他们睿智的语言,感受他们高超的技艺,领悟他们深邃的思想。大师们对于教材的解读独具匠心,对于语文教学的热忱令我折服。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自己的不足,需时刻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理论水平,争做一名合格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