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校本研修>>学习心得>>文章内容
 
我读龙应台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14日     点击次数:      作者:王鑫霞     来源:本站原创

我读龙应台


网上购买了龙应台的三本书,拿到手之后便迫不及待地阅读了《亲爱的安德烈》一书,此书由龙应台和她的大儿子安德烈合著,收入了母子俩三年(共有三十五封)来的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的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家长和子女,书中也穿插了许多读者或网友的来信或留言,是所有为人父母者值得一看的好书。

在书的封底这样写道: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前往台北任职。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她觉得与儿子之间有了一座无形的墙:“我的可爱的安安哪里去了?”她感到:儿子“爱”她,但并不“喜欢”她。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她一定要认识大学生安德烈。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就这样,他们以书信的方式,进入了对方的生活、世界和心灵。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我们总是认为“孩子是属于父母所有的”,对父母言听计从的孩子往往能得到大人们的赏识和赞扬。所以,在与自己的孩子相处过程中,我们常常不经意地说:“我叫你……”“你到底听不听话?”“你应该……,不应该……”而很少去关注孩子自身的意愿是什么,他们的某些权力也就被无形中剥夺了。也许是几千年来的文化熏染,孩子们在父母或长辈的“教导”下“循规蹈矩”,然而却失去了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自主、独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龙博士在《幼稚园大学·机器人中学》一文中直面的问题。

可是,安德烈并不如此,可能他是生长在德国吧,有着较强的自我独立意识。于是,他对母亲说了这样一番话:“妈妈,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力!对,这就是你的心态啊。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当我们觉得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已经想到了独立;当我们对孩子的事还不放心的时候,他们已经觉得自己足以与所有困难抗争。所以,我们更应该在一边看着,而不是时不时地插上一脚;我们更应该在暗中提醒孩子,而不是事事抢先。

读着安德烈的话,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我们还能攥着孩子不放吗?虽然孩子是我生的,但他是自由的,他是一个人,一个自由的人。只有这样认为,我们才能开始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不再把他看作是自己的附属品。

作为父母,我们常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我是妈妈(爸爸),你得听我的!”的姿态,有时根本没有顾及这么做有没有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有没有伤害孩子的自尊,只是从家长的立场出发,觉得家长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其实,这么做不仅伤害孩子,更使家长威信扫地。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并不是要我们去纵容孩子,毕竟孩子还小的时候,对于世界观的形成非常需要家长正确的引领。但我们必须站在孩子的立场多想想,不要紧扣“我是为你好”而“胡作非为”。同时,我们更要注意教育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同样的意思如何表达才能让孩子更容易的接受,我们也应该多学学,虽然我们没有龙博士那样的智慧,可我们有很多学习的途径和借鉴的方法可循。“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教育孩子方面表达得淋漓尽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