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是帮助儿童发展使用语言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思考问题能力、审美观、想象力、情感态度等的重要平台。小学生喜欢怎样的语文课堂?我们又该如何构建小学生喜欢的语文课堂呢?魏勇老师的《怎样上课,学生才喜欢》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一、学生喜欢被尊重的语文课堂
小学生喜欢老师的平等态度,这种平等态度实际上是一种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态度。我们总认为和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事实上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的那点差异算什么啊?魏勇老师打了一个比方:“就像我们看蚂蚁,我相信蚂蚁当中一定既有聪明的,也有愚蠢的,那你能找出哪一只是聪明的,哪一只是愚蠢的吗?在我们的眼中,蚂蚁们智商上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在一个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下面,我们和学生的差异是不是也可以忽略不计呢?”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三千门徒中有七十二贤人,在七十二贤人中,孔子最喜欢的是颜回。因为颜回有自己想法时,从不对孔子提反对意见和疑问,从不跟孔子辩论,总是给他留面子。另外有两个学生孔子特别讨厌,一个是子路,一个是宰我。因为他觉得这两个学生特别不稳重,总是当面顶撞他,当面让他难堪,让他下不来台。所以孔子总说他们是小人,而颜回是君子。其实,我们用今天的观点来看,子路和宰我这两个人是很有思想、很有质疑精神、有创见。像这样有自己思想,又敢于向老师提出质疑的学生,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也是存在的。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和你讨论问题,你觉得这个学生平时就自以为是惯了,十分讨厌他,便不与他讨论,那么这个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受到打压,就会让他变得不够通情达理,真理也就难以被发现了。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态度应该是谦卑的,不应该有真理在握的霸气,更不应该对学生存有偏见。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的、探究的,我们要尊重每位学生的思考,随时准备承认自己的错误,随时可以矫正自己的看法。不能仅仅是在表面上尊重学生,更应该从在内容上、价值观、哲学观上用谦卑的看法,由里向外散发出一种平等,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的开放出智慧之花。
二、学生喜欢有惊喜的语文课堂
魏勇老师说:“对学生最大的尊重,应该是在课堂上给他惊喜;对学生最大的轻视,就是在课堂上你表现平庸。”
语文课堂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做的一次精神上的旅游,有时候是精神上的探险,在旅游和探险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任何意外,所有学生所看到的景观都是事先知道的,都没有超出他想象力的范围和理解力范畴,那学生就不会喜欢这样的旅游和探险,他会在课堂上感觉很乏味。这时候他可能就独自去旅游和探险——俗称为“走神”。小学生由于年龄和其他一些原因,课堂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所以我们要力争在语文课堂中带给学生惊喜。
所谓“惊喜”就是在课堂上,老师能给学生们一种新的东西,让学生们感觉意外,让学生们感觉脑袋被拍了一下。老师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某个道理或观点很妙,匪夷所思,但是又在情理之中。
我曾经上过一堂区级公开课——《乌鸦喝水》。在理解乌鸦通过往瓶子里放一颗颗小石子,水位渐渐升高的内容时,我学习了全国模范教师许嫣娜老师的教学方法,用大拇指和食指化作小乌鸦的嘴巴,一颗一颗地叼起小石子放进瓶子里,并请一位学生变成这种小乌鸦……通过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们直观的看到乌鸦放石子,瓶中水位的变化,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体悟小乌鸦的精神。这堂课上下来,我的情绪很好,因为我有把新的东西送给学生们,让学生们感到意外,感到喜悦。
但有时当我走出课堂却是心虚的,因为我发现那堂课自己没有能够给学生带来惊喜,我最多就是很完整地把重点、难点知识讲解完了。这样的课上下来,我和学生都会感到极度不舒服。
正如魏勇老师提到的:“老师要力争在每节课中都给学生惊喜,就像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礼物一样。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当中常常会有一些出乎学生预料的、又能够让学生感觉很有收获的东西,于是他们就成长了,认识更深刻了。”
三、学生喜欢引发思考的语文课堂
一般情况下,语文老师都是从语言文字入手,然后从中进行思维、审美的提升。大多数老师似乎都认为,解决了语文课本的拦路虎才能进行其他项目。魏勇老师提醒我们似乎还应该想一想:为什么小孩语言表达能力差,而且错别字多?我们可以说孩子不努力或者资质差等,但这种说法掩盖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孩子只有在各种有意义的经历和活动中使用语言时,才可以能动地交流并兴奋起来。若我们的语文课堂没给学生提供足以让其燃烧的环境,没有刺激起学生对精神世界的强烈好奇,学生就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没有表达欲望却为了配合老师的训练而进行的表达几乎是无效的。如果语文课堂不能让学生产生思考的欲望和能力,那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对学生而言是痛苦的,对老师而言是做作的。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善于抓住学生发言当中那些有价值的信息,将它扩散,引向深入,让语文课堂当中的思维含量、知识的信息量成倍地提升,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收益。魏勇老师建议我们要有一颗善于挑事的心,我们不一定要用那种很规范的、很正式的语言开启话题,我们可以采用电视节目主持人常用的方式来主持课堂。比如,在语文课堂中一个学生回答了问题之后,教师不必急于做出评价,可以转头问其他学生:“你觉得他的观点怎么样?”“A同学的观点你们同意吗?”“A同学的观点你们有补充吗?说说你的理由。”用这种“踢皮球”的方法,给那些想说话的学生更多思考和发言的机会。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中想要让学生的思考达到一定的深度是很难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追问,让学生逐渐地逼迫自己去思考,通过分享彼此的见解才能明白道理。
“怎样上课,学生才喜欢”,魏勇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建议。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曾是学生,要努力做一个终身的阅读者,做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学着从小学生的经验出发,学着给小学生带去惊喜,学着培养小学生把思考作为习惯,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才能构建小学生喜欢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