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校本研修>>学习心得>>文章内容
 
《一线带班》读后感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06日     点击次数:      作者:陆志琴     来源:本站原创

微信,开启家校沟通的“高铁”模式

——《一线带班》读后感

高铁,现代居民出行的首选模式,方便、快捷、舒适、准点,

微信,现代公民交流的首先模式,方便、快捷、舒适、即时,

现代科技,使人们的生活、学习方便、快捷、舒适、即时!

——写在前面

 

慵懒的每个清晨,《一路带班》这本书成为起床前的营养早餐,每天读几篇,引发回忆,生发思考,更多的是丝丝顿悟。

书中写到“家长QQ群”的诸多好处,比如布置作业、发个通知、出个提醒,快捷又方便。同时提醒老师们在使用QQ群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尤其是在表扬家长或孩子的时候。其实,无非就是“尊重”二字,无论采用何种跟家长交流的方式,尊重学生、尊重家长是首要条件而我看到的是更多是科技的发展,给老师和家长联系沟通等更加便捷的方式,节省了时间还避免了许多误会。

QQ我不怎么用,因为它巨大的“体型”我手机上都没有安装,大多数时候使用的是微信。一年来,我利用微信跟家长联系,我发现,微信,就是家校沟通的“高铁”

一、建立微信群,群公告防患于未然。

曾听许多老师说起,有些家长在微信群发布负能量的东西,影响了班级群的和谐;有些家长因为观点不一致在微信群打口水仗,甚至由网络战发展到现实生活战,出现了正面冲突;还有家长在群里卖东西,搞直销等等。为防患于未然,在建立微信群伊始,我首先发表了群公告:本群为家校联系工作群,只谈学习不谈生活,家长对学校、班级工作有建议请直接电话老师;一概与学习无关的链接、信息均不许推送,更不允许发广告、红包等游戏类信息;每个家庭限由主要负责孩子学习的一名家长进群;每位家长没晚830前浏览一下群内消息。

群公告挡住了部分家长的行为,但仍有家长在群里发些他所认为的国家大事之类的消息,只是这消息的真实性有待考察。对于这样的家长,我直接在群里表扬他的一颗炽热的爱国心,同时委婉地提出此消息的真实性是否已确认,如是虚假消息将会对我这个群主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样一来,敲山镇虎,杀鸡儆猴,大多数家长心中就有数了,基本都能遵守群规,群内一团和气,大家都在为孩子的学习努力着。

二、用好微信群,事半而功倍。

建好微信群后,频繁的使用才能使家长朋友养成每天看微信的习惯。那么,微信群怎么使用才能使家长感觉不是打扰而是约会般的期待呢?

1、展示优秀作业

这个优秀作业,千万不能以一杆称横向称量。如果这样,估计表扬的永远是哪几个学生,这样就失去了激励大多数的效用。“优秀”应该是学生个体纵向的进步。每天在批阅作业后,第一时间展示优秀作业,展示的优秀作业附上点评:字进步了,日记观点新颖,作业簿各位清晰等等。对于部分后进生的,一般前后对比呈现,让人心服口服,更让其他后进生看到被表扬的希望;展示作文,以真实感人的作文为主,引领孩子们说真话,写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2展示学生活动。

孩子一天在校六个多小时,常常会有咱意想不到的精彩瞬间,比如帮助同学,比如课间操一个特别卖力的动作比如课堂上亮晶晶的小眼神,综合实践活动中灿烂的笑颜等等,拿着手机随手拍一拍,发在群里,家长可开心了!当然要尽量做到机会均等,至少不要出现一位学生一学期出现两次的现象。

3、提示学校要求。

这是微信群最频繁的工作了。期初,对学生作业规范性的要求,到校的时间尤其是孩子回家的作息时间安排期中,学校的各项通知等,期末,对学生、家长心理的辅导之类。

对于这一点,说句实在话,实用但家长还是比较反感的,尤其是您左一条右一条地强调的时候,估计他早已读到完的兴趣都没了。所以,对于这些必须提醒的要点,首先要合并,减少数量;其次要精简,减少字数;最后,不要重复,减少频率。这样言简意赅,更好。

4检查学生作业

我习惯每天让两个孩子将作业发在群里,一个优秀生,一个后进生。为防止学生抄作业,我规定学生在830之前做好作业,830之后发作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点评。学生在830——900之间根据群内修改意见自查自改作业。这样,不仅使学生自查作业的习惯,也减轻了老师第二天批改全体学生作业的工作量。

5沟通,传播正能量

不难发现,在与家长电热沟通中,我们常常感到现在的家长也需要教育!我坚持每个星期寻找一个链接,有的是朋友圈里的,大多数是微信公众号里的内容发在微信群里,让孩子以杂谈的方式来聊一聊,有时也让家长参与进来,和孩子们一起聊聊。但这样的“机会”不能多,多了家长难免会厌烦,毕竟参加学习的是孩子们,而不是家长。只是我发现,每次的链接虽然是让家长们转给孩子们看的,但家长们总是第一时间先睹为快,无形中这些带着满满正能量的图文音并茂的链接悄悄地改变了家长的思想。最后,家长开始信服老师,家校沟通就变得容易多啦!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与传授知识,让孩子们有更高的情商,让班级洋溢着快乐,充分利用微信群,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陆志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