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机智》读后感
《教学机智》是著名教育学专家马克思范梅南所著,本书告诉老师们什么是“教育机智”,比如保留孩子的空间、对孩子体验的理解、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润物细无声等。其中润物细无声这个教育机智令我感触颇深。
记得在一个学期的期末,我发现了班级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女生都用黑笔的笔帽把额头前的长头发给夹到了头顶上,我觉得很奇怪,于是问了一个小女孩:“你们怎么想到用笔帽夹头发呢?”小姑娘眼中带着些疑惑看了看我,说:“陈老师,你昨天在教室里批作业的时候,不就把笔帽夹在了头上吗!”听到孩子的话,我不禁有些愣住了,昨天在教室批作业的时候,因为刘海太长,我就随手拿起了笔帽,夹在了头上,我自己都不记得这回事了,但是我没有想到,我随手的举动,竟然被孩子们看在了眼里。她们不仅看到了我的小动作,还模仿了起来,有模有样地学了起来。
这件小事让我想到了很多时候,作为老师,平时我不会注意自己的一些小行为,小习惯,我也没有注意到那么多双小眼睛在看着我呢,那么多的“小粉丝”在模仿着我呢!
在学校生活中,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应该和学生做好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去教育孩子,从平时点滴处关心孩子,在教育教学中培养行为习惯。老师更要规范自己日常的一言一行,要充分做到“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灵魂。学生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正是“润物细无声”。
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这不正是对“师范”这个词最好的解释吗,作为老师,每个言行孩子们都会看在眼里,所以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语和习惯,在无声处滋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