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如何鼓励写作?学作文,其本身应该是把心灵感受通过一支笔,表现在纸上。学生的思绪很多,想法千奇百怪,理应有很多话可以写。但是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其中害怕写作文的人不在少数。若写作文全然变成完成作业,是完成任务,这显然会消磨他们的写作热情;写作文,被老师禁锢,不能这样写,不能那样写,又打消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写作文,要跟别人相比较,又扼杀了他们的写作勇气。对于字数都写不满的后进生来说,可以先鼓励他写,让他尽情想、尽情写,再做指导、点拨。 如何提升习作质量?作文是“我手写我心”,心有所想,笔有所写。但我们教作文,要引导学生细腻的情感对话;帮助学生升华情感,透过现象看本质。流水账似的作文,虽然是真情流露,但这种情是枯燥的,这样表现的思想也没有品位。“一个写作者最大的荣耀,莫过于拥有在公众面前言说的能力和资格;绝大多数的写作者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要拥有在公众面前言说的能力和资格。”作文不仅应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应该通过写作,成为一个会思考、会说话,有文学品位的人。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结合学过的课文或看到的书籍,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样的意思,体会两种表达方式带来的不同感受。让作者自己回味、感受,自己修改作文,往往比师者去修改效果更佳。 尊重儿童视角,关注儿童真实体验。儿童与成人的视角和感受不同,在指导选材时,我们应该蹲下来,以孩童的视角去看看,他们关注哪些新鲜事儿?同样的一件事,儿童所收获的感受和成年人不同,我们要引导孩子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师者切莫教条主义,让孩子敢抒发、会抒发,才能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敏感程度。引导孩子把他们关注的事情像放电影一样的显于大脑,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加以想象性修复。 一篇好作文,就像一道精心烹饪的菜肴。首先得有丰富食材,也就是作文素材;然后还得好好思考,精心选材;最后烹饪的过程更是要好好用心、用情,照本宣科的菜肴千篇一律,只有自己构思、创造的菜品,才有独特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