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了李炳亭先生著作的《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这本书的,我被作者辛辣的讽刺,大胆的批判所惊呆了。我们传统的课堂和教育是“非人”的,我们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爱”的名义肆意扭曲着孩子们的灵魂,践踏着这些可爱的花朵。怀着满心的困惑与彷徨,我陷入了深深地反思之中。
在“传统课堂”上,学生们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而仅仅只是把学习当做一个枯燥的任务来完成。课堂主角不是学生,老师站在讲台上在“演讲”,学生们则成为了老师灌输个人思想的工具,学生们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各个动作的是整齐划一。课本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承载者,而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课本上的知识通过老师传播给学生。当今的课堂极大的限制了学生们的想象能力,每一道问答题都要有标准答案,与标准答案有出入的答案就算是错误的答案。
要在当今社会生存,文化素质固然重要,但只靠文化素质已是远远不够的。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如果我们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只会抱着书本去研究、只会拿着纸和笔去做功课写作业,这样就终将被社会去淘汰。放眼看去当今的教育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在社会上能用到多少,为什么现在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呢?
我们迟迟不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是怕孩子学不会,因为我们爱孩子;我们一次次用语言瞄准孩子的心灵“施暴”,是怕学生改不了,因为我们爱孩子;我们每天布置大量的作业,逼迫孩子写到子夜,是怕孩子记不住,因为我们爱孩子;我们凡事都代替学生,用自己所谓的经验省略了学生必须的经历,是怕学生跌跟头,因为我们爱孩子……传统教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严重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制约着教学,教育的问题积重难返,课堂必须首先高效起来,找到了课堂这个“支点”,我们才有可能撬动整个教育的变革。
教育只有“按照儿童的方式”,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双手去动,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尽可能摆脱“成人之见”,他们的天性才会“自然”展现,才会产生真正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散发出活力和效益。在今天的教育背景下,“教育即解放”意味着教育是探索和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信任,而不是防范;是培育,而不是钳制,当然更拒绝专制!
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从传统课堂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会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实验和探索,努力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