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梦想和现实的博弈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真正优秀的作家擅长写出好人的恶和坏人的善,从而展现出人性复杂的一面。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中就刻画得淋漓尽致。
《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一个中年人追求梦想的故事,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原本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他是一位证券经纪人,结婚并且有两个孩子,勤勤恳恳地养家糊口,每天简单地过着工作与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在某一天,他突然留书离家出走,说是要去学画画,追求他最热爱的事情。一个已经四十岁的人,半辈子都过完了,却想着要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他抛弃妻子和孩子,去寻求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所有人都无法理解他这种疯狂的行为。即便是现在,很多人也会批判这种自私自利的荒谬行为。本以为查尔斯放弃了那么多换回来的会是光明的前途,但生活往往不尽人意。
查尔斯在巴黎生活非常困苦,甚至说不幸,常常食不果腹,贫病交加。而画画也是一件受罪的事,他除了自行摸索别无他法,他的作品也没有得到人们的赏识。最终,他在一座太平洋的岛上去世,死去的时候已经双目失明。而他的作品,在他生前没能带给他任何名利,却在死后,成为了留给世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查尔斯就是那个终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他算不上是一个艺术的天才,正如大多数的人一样,但他依然自由和勇敢。这是他一生的追求和信仰,尽管他的生活因此变得窘迫,但他从来都不曾动摇。对于自由的向往让他从来没有停下脚步,继续流浪,继续孤独,就像书中经典的那段话:“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被别人理解。”
我想只要是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被查尔斯最后的时光所震撼。在一个太平洋孤岛的丛林深处,一间简陋的土屋里,一位因麻风病而毁容的老人,坐在自己画的满墙壁画中,聆听波涛汹涌的颜色。那时已经失明的查尔斯,只能靠耳朵来描绘颜色,金色是高音,黑色是低音,白色是微风,红色是尖叫。此情此景不仅让我心中涌起敬畏。这是一个为了理想放弃全部道德与责任以及世俗生活的人,为了追求美而献祭出全部灵魂的人物。试想如果是自己,当人到中年时,每天过着碌碌无为的生活,还能否记得心中年少时的梦想和理想?当我们被生活所累,每天过着平凡而又安稳生活的时候,还是否有激情继续自己的梦想?这是一个选择问题,一方是伟大的不幸,一方是平庸的幸福。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却又在选择的同时对遥远的伟大趋之若鹜,不断想象着不凡的降临。但要知道,伟大是一条灵魂的不归路,不论是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不论所追求的是真理还是美,牺牲必不可少。所谓牺牲,那是血、汗与泪的浇灌,是近乎疯狂的执着。如同为了那零点零几秒的记录,而花费不计其数时间努力的运动员一样。到最后,真正的梦想可能与结果根本无关,就好像查克斯必须画画,哪怕失明,而他画画这件事却与画根本无关。
梦想的光芒照进现实的过程既漫长又艰难,可即便如此我们心中仍应该有那轮月亮,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