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牛塘中心小学市级重点课题《儿童视角下交际语境写作的实践研究》第二阶段的研究计划。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序展开,课题组成员及时调整计划,应时而为,利用微信群,开展线上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课题组长吴英副校长主持,课题组全体成员按时参加了此次线上活动。
活动伊始,吴英副校长首先明确课题研究的初衷是为了促进我们教学生学的方式改变,接着梳理了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进程,分享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针对课题中期评估专家指导意见,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本学期课题任务及分工,确定本学期研究重点和方向,拟定研讨活动计划。
随后,课题组成员积极展开讨论,将线下学习的心得和对后续研究的想法一一与大家分享:黄曙英主任结合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谈了自己的想法,她认为作文的生命力在于获得说话权(言语权),要让学生变作业为“投稿”,让学生以投稿的方式进行写作,让学生的文字和名字可以时常出现在《班级作文报》上,从中获得乐趣和自信,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黄小萍老师认为选词和选材是写作的基本功,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扎实的训练:一是大量阅读,积累词汇;二是留心观察,积累素材;三是趣味指导,激发兴趣;蒋丹亚老师结合自己创办班级周报的经验,认为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写作的知识,而在于唤醒他们用笔说话的愿望,鼓舞他们用笔说话的热情,激励他们用笔说话的意志;蒋丹萍老师打算抓住社会生活素材,创造性地开展习作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睁大眼睛看社会”,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写下所见所闻所感;张辉老师从谢红英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AFT习作教学模型的建构与运用》一文中得到思考,计划从作文教学实践中开发星级评价,以表格的形式分层建立评价标准,不仅是优劣的定级,更是具有清晰的选材指向、方法列举、中心提醒等功能,给学生简要重塑习作的目标要求,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快乐表达;王静怡、承中圆老师认为在评价孩子的作文时,尊重儿童视角,关注儿童真实体验;桂雪萍老师认为作文教学,“讲评”重于“指导”,找准习作指导的“最近发展区”;孟璐、刘凯、杨雨烨老师分别从儿童视角出发,思考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拥有“角色感”、“诉求感”、“新奇感”。
最后,吴英副校长对组内成员的交流讨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为课题组成员的论文写作指明了方向,并对交流经验进行小结。她指出只有大家都在思考,我们课题继续前行的方向才会越来越明确。
别样的课题研讨活动,不仅让课题组成员运用自己的实践和思考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也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线上研讨为课题组成员们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增强了搞好课题研究的信心。
(牛塘中心小学供稿 撰稿:杨雨烨 摄影:张辉 审核:吴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