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塘中心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实施细则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21〕2 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以及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细则:
一、基本原则
(一)推荐原则:
1.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适宜性。符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4.适度性。中小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二)购买原则:坚持自愿购买,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任何人员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二、成立评审监管小组:
组 长:陈子
副组长:吴英、谢雯燕、王成伟、周小苏
成 员:学校中层、图书管理员、年级组长、家委会代表
三、具体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监督。
1.提高思想认识。课外读物承载着重要育人功能,学校高度重视,明确管理责任,健全工作机制。一方面切实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杜绝学生课外阅读功利化、应试化倾向;另一方面要鼓励优质读物进校园,营造学校良好的阅读氛围,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激发学生阅读热情,丰富学生阅读内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
2.强化组织监督。学校成立课外读物评审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具体分管,建立由学校行政、图书管理员、家委会代表等组成。同时加强选书环节的管理,通过初选、评议、确认、备案审核四步真正做好学生阅读书籍的选择。
(二)厘清管理范围,明确责任主体。
1.《管理办法》所称的“课外读物”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的、 进入校园供中小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
2.落实学校进校园课外读物遴选推荐和审核把关的主体责任,做好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坚持“精当、适度”原则推荐书目,控制推荐总量。
(三)严格管理底线,定期进行清查。
1.严格管理底线。对于各类进校园课外读物坚持“凡进必审”“凡荐必审”,凡违反《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的课外读物,一律不予推荐和选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不得接受请托、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违规干预课外读物推荐。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向学生及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2.定期进行清查。学校在采购图书或公益机构进行图书捐赠时,明确把关要求,保证图书质量。定时清查,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图书管理员对现有的课外读物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电子化管理,对老旧课外读物等进行清理。
(四)规范进校渠道 ,发挥图书馆功能 。
1.规范进校渠道。按照《管理办法》规定,建立学校图书馆、捐赠读物等渠道进校园课外读物的审核把关机制。馆藏图书采购,要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对捐赠读物,明确来源,加强审核,严格遴选。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学校应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教师因教育教学需要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在学年初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程序进行,不得擅自推荐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以外的书目。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的读物,学校要加强管理教育,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2.发挥图书馆读书主渠道作用。建好学校图书馆,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多方推荐,提升馆藏图书品质,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加大学校图书馆课程建设力度,定期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等分享交流活动。加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能级,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进一步办好牛牛书屋、班级图书角,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
(五)强化监督管理 ,引领家校共治。
1.建立健全课外读物进校园监督检查机制,认真落实《管理办法》各项要求,确保课外读物管理规范有序。课外读物推荐、馆藏图书采购及图书受捐工作均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
2.加强家校联系,启动课外读物家校共治活动,不仅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对家长进行引导,同时引导家长为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创造良好的条件,共同营造“书香家庭”良好氛围。
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