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兴趣,创建最好课堂——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
卢祥龙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一句令人深思的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我们的教育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必须尽快回到育人为本的轨道上来。
最近我就拜读了徐洁老师的著作-----《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从而加深了我对课堂的理解,对教书育人的理解。
课堂,一个教师和学生生命长河天天流淌着的地方,一个充满着众多生灵喜怒哀乐的地方,一个从灵魂深处氤氲着丝丝甘泉滋润精神家园的地方。徐老师从课堂教学的内在教育使命,教学方法的选择艺术,到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演绎课堂精彩生成,再到巧用反馈评价提升课堂质量,"互联网+"时代变革课堂,显示着徐洁老师深刻的实践和思考。
读完徐老师的作品之后,我心潮澎湃,明白了课堂成全生命,是一种预设,更是一种精彩的生成。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就要向课堂教学与训练要质量,在课堂和训练场上成全生命。
今年暑假篮球队的训练如期进行,对于刚入队的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件开心的事情,可对于我来说却犹如一块种种的石头压在我的心头,如何真正地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如何在短暂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训练成绩;如何设计教学内容来减少篮球基础训练所带来的的枯燥乏味的现象;如何在训练中培养出多种优异的品质和体育精神。这些是每天会让我头疼的问题。就在读徐老师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过程中,我似乎慢慢的解开了心中的疑惑难题。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让孩子产生学习欲望,那么一切方法都会是好的方法。”那么扼杀学生学习动机的任何急功近利的行为都会阻碍学生的学习进程,在训练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小白”的低年级小朋友,我降低了训练动作的难度,从最简单的开始练起,不会的就重复教学,耐心的解释着每一个动作,不断地鼓励着学生,让学生能在简单的练习中找到自信和成就感,面对复杂的动作我就分解成多个小动作,再加上小游戏的练习,比赛,在游戏中学生就掌握了动作的要领,对于能力比较差的孩子,我会通过击掌鼓励语言刺激以及团体聚拢加油的方式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关注,我们也是他身后坚强的后盾,就这样孩子们在游戏中,鼓励中拼搏着,奋斗着度过了美好的假期。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语言: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真有成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更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课堂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要道法自然,要大道至简,要大道归一……一句句,一字字,依然在我脑海里浮现。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在路上,还要不断的学习、反思和实践,要真正做到像张志勇厅长所说的"课堂还给学生",让教育返璞归真,努力实践精神成长的教育,真正还给学生终身健康发展的能力,像徐洁老师所说的教师要"做课堂教学改革的筑路人".
总之,理想的课堂,是学生的学堂,更是教师的学堂。当课堂真正成为教师播撒教育理想、信念和希望的麦田,成为学生种植梦想、收获知识、丰富思想的花田,唯有如此,才能创建最好的课堂,才能真正让师生的灵性得以热情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