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校本研修>>学习心得>>文章内容
 
我是一颗沸腾的小石头(谢雯燕)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20日     点击次数:      作者:谢雯燕     来源:原创

12月3-7日,有幸参加了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这是一场借一锅石头汤的力量,以学校为起点的新文化运动,更是一所以“重建生态”为主题微型未来学校——“石头汤学校”。而在此其间乃至今后,我就是一颗被赋能后在汤中沸腾的小石头。

一、概念在碰撞中沸腾

    总是感觉,我们正在快速地从信息时代转向概念时代。走在时代前沿的人,领先的一定是概念。从专家的讲座中,收获了许多新概念。

蒲公英智库的李斌说,学校要熬一锅石头汤,无数人要率先支起锅,共同持守、共享共建,有必要的原则,有对未知的信心,但享受未来比 创造未来更让人期待,所以到未来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重建生态,意味着我们要向大自然学习生存与发展的智慧破解我们心目中理想教育的文化机制新旧迭代、成本约束等困境让好的教育像森林一样,是不同生命个体自主生长又相互依存的赋能环境;

    发现与倾听、连接与交换、共享与共建才是开启未来学校的密码。而这一切的基础,是我愿出口锅,他愿出点柴,你有胡萝卜,我有西红柿……单板村小负责人罗能碧老师期待城市和乡村的教育真正协同起来,借彼此的微光,照亮彼此的学校。支撑她的,是热爱,更是情怀。

    选择到底具有怎样的力量?人大附中的舒大军校长告诉我们,教育人稀缺而宝贵的“信念领导力” 是人生行为驱动器,导致了我们的不同选择,而学生论坛中“”不懂事的董事长“”郭天瑞也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选择中,选择意味着妥协,意味着衡量,甚至意味着放弃。作为教育管理者的我们,选择尤其重要,因为,我不是一个人,我的选择有时会影响很多人,所以,在选择面前很惶恐也许是对的。

    曾经以为,管理就是管,就是一套制度,就是完善的组织结构。重视完成任务,强调效率第一,等级制比较明显。不管是以前的城小,还是现在的牛小,都有这种模式的痕迹。而无锡sk的陈罡校长认为,这种结构会导致年级组长在这样的夹缝中处境艰难,有职无权。所以,管理,需要的不是管,更多的是理,理清结构,理清职能,理清事务,理清人才。

    西安后宰门小学的白彩玲校长,一个很有思想和胆识的校长,一校六址,给管理者带来很多压力,校区与校区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有很多清晰的界限,每个人都局限于自身环境的天花板下。只有打破学科边界,打开学校围墙,打破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才能突破学校发展的天花板。天花板真的存在吗?我是否也有自己的天花板呢那就让它在那儿等着我吧!

    翔宇卢志文校长很好的界定了什么是学校的社会关系,以及如何把握这个关系。的确,复杂的关系局,有时恰恰是校长的机会窗。因为道理是直的,道路永远是弯的,不管是哪个行业,往往只有找对了人,才能做对事。如果我们善于把复杂的社会关系转化为人际关系,化繁为简,有为有位,坚持长期主义,凡是赶不上的,到未来等待,既改革创新,又坚持以不变应万变,何愁办不成事呢。

    如果说卢校长说的是外部关系学,那么庄惠芬校长谈的则是内部管理关系学。身、心、灵计划,让每个人成为自我的领导者,让每个人成长为叫自己的那棵树,构建了星河的良性水循环和生态圈。

    钱志龙,作为一个独立教育学者,走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探寻教育的密码,天马行空中又有着深刻的哲理。他发现,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学习,但却不喜欢教育。印尼绿色学校依靠考试驱动向使命驱动转变,以学习意义推进可持续发展;德国从小学四年级就提前分流,发现学习的兴趣所在;印度河滨学校,基于项目的学校到始于问题的学习,让我更深地体悟到,我们更多的是教孩子探寻答案,而不是提出问题,这是多么低效的教育。任何人都需要慢慢变好,但不能全盘否定。所有的教育研究,一定要在离孩子们最近的地方进行,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独立学者更有利于研究教育的真谛。

    宝贝放错了位置也许就成了废物。张祖庆老师的话总是那么幽默又实在,给教育这锅石头汤里放入了一点点胡萝卜,有点颜色,还有点甜味。卓越教师缺理论、骨干教师缺反思、职初教师缺经验,所以在分层培养上,我们习惯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张老师却认为,与其补短板,不如练绝招。不要揪着老师的不足,要更多的发掘老师的特长。

    艾瑞德国际学校李建华是一位颇具人文关怀的诗人校长,一位愿意躺在孩子面前参与活动的校长,在他眼里,教师都是珍贵的存在,学生都是美丽的不同。

    海嘉的王伟校长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的动力,对劲的人+顺畅的体制,就是好的教育生态。学校是个能量场,要感染学生向社会表达一种善意。

    世界上第一的大小学——成都实验小学的李蓓校长分享的三个小故事“逼出来的活动总监” “吵出来的小岛课程” “闹辞职的特级教师”让我很受启发。在她的眼中,人人皆可成长,各个都有空间。生长的魔力是无限的。师生在校园是泡菜式的成长,更是一朵花的芬芳。有的像绣球花,平时默默生长,开花时惊艳时光,有的像玫瑰花,带刺,但定能绽放。她是一个成功的园丁,她知道每个老师开花的时间并能善加利用。是的,了解和信任,本身就代表着效率,代表着成功。

    薛法根是我比较熟悉的校长,听过课也听过讲座。这次,他从管理思维而不是教学思维谈了自己的做法和想法。我比较欣赏的是,他亲自到一些老师家里去家访,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抱怨的背后往往有一本难念的经,情有可原。而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底线管理、允许落后但不能脱轨、纪律面前没有人例外、签约成长合同、心变大了,事情就变小了、抱团成长等一系列措施,让盛泽这所百年老校的水流动起来。乔丹说,一个伟大的人,就是让身边的人变得更好。那么校长的最好境界就是成人之美,让人自愿来追随,让自豪,成为一种集体的尊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薛法根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校长。

    最佩服的还是谢家湾小学的刘希娅校长,无疑,这是一个有思想、有追求、有情怀的校长,不管是作为主持人,还是作为演讲者,都深富感染力。为什么谢家湾小学听不见上下课铃声?因为,不能让大部分孩子成为陪读者,因为,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因为,世界是我们的教材,因为,每个孩子都很愿意学习,但不愿意被教导,因为,谢家湾实行小梅花整合课程是真正的深度学习、启发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因为,没有好的教育,就没有国家安全,因为只有更好地理解世界,才能更好的培养人才,因为真正的成功者,首先不是改变文化,而是战胜文化。

    张学新教授的对分课堂理论,其实我是不太赞同的,也许,这是另一种中国式极端。因为对分课堂理论认为预习是错误的,不要提问,学生听课不要思考,不要批作业,而要精准教学,说现在的语文都教错了,语文应该教基于对人类言语功能的科学认识。我想一线的老师应该也不会赞同这种观点。

    窦桂梅校长的讲座我已经全程录音,但是还没有来得及转转换,等待慢慢消化吧。世界上还有一种美丽的等待,那就是,我还在生长、厚植、激励、共生。

    好像是第一次听张家港实验小学的刘慧校长的讲座,但很有共鸣。她认为,浑然一体的学校生活,才是最好的学习,小学是整个童年生活的载体,它盛放一生中所有的童年,埋伏着人生最重要的线索,为整个人生奠基。所以,要让孩子过正常而积极的童年生活。她崇尚自然,校园要设计深处,满足孩子们无限的好奇心,要有苏州园林气质,校园中要有会呼吸的路,因为大自然从不让人厌倦,人类的最高成就,就在于保卫大自然的成就。这是一个充满奇妙想象力的管理者,每个人,不管什么年龄段,永远不要停止对自己的想象。

创立了台湾道禾教育的曾国俊先生,我认为,他走在我们之前至少20年。他的讲座只有短短的18分钟,我意犹未尽,所以专门参加了他的会客厅。他说,最中国的课程,是世界的学习,中国的文化基因,足以与世界分享;他还说,现代中国的教育在培养回答者,没有培养提问者;学校应该是一个村子,无围墙无国界,传统与现代,如人行走,一脚在前一脚在后,也就是说要重视文化的传承,更要重视文化的创新。他认为最能够影响孩子创造力想象力的一定是大自然,看不到的课程往往比看得见的课程更重要。他的课程设置才是真正的走进了自然,走进了世界。学校应该在窗外。中国的文化主题、文化自信正在缺失,但总有一天,中国会回来做自己。我一直深信,我们现在走过的弯路,一定有人曾经走过。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漫长的阶段,也许会有不足,也许会有弯路,甚至会反复,但这一定可以成为我们能够到达的远方。我会继续关注曾先生以及道禾教育。

    二、脚步在行走中沸腾

    延续了以往的风格,大会仍用艺术的方式开启了教育的表达。我时时徜徉在会场外的展区, “种子的信仰”为主题,从“挖一方池塘”开始,把促进教育生态改善的实践如自然生命成长孕育般,从蜿蜒流转的线条中优美地表达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主题艺术展“儿童当代艺术展—叽叽喳喳的寂静”,也非常有创意。它面向全国小学生众筹了上千份儿童绘画作品,精心布置了展览,启迪我们从艺术的角度推动教育创新与变革。正如策展人王林教授说,不懂审美的人才是真正的文盲,只有以艺术的表达,才能激活教育的思考。划向艺术的彼岸,教育拾得了全部可能。

    培训第一天,工作室还参观了两所小学,分别是成都霍森斯小学和泡桐树小学。

    霍森斯小学更多的是政府行为,是成都与友好城市共建的国际学校,很好地解释了国际理解教育。无论是校园的建筑设计、环境、课程还是多样态的功能空间,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成就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幸福童年的办学理念。他们的大课间是真正的锻炼,长达一小时,各个运动节律,保证了学生的运动量,比一般学校不痛不痒舞弄20分钟锻炼效果更好。学校的每个空间都是课程,都是可以充分利用起来的,都必须以儿童为中心,这是霍森斯给我留下的。包括我们听了差不多两个小时讲座的会场,也是按照小朋友的需求和喜好设置的,只有台阶和五彩垫子,没有一张桌椅。

    泡桐树小学面积很小,但师生很多,每个人都像泡桐树一样焕发着生命的活力,茁壮成长,每位教师都愿意为未来的专业发展铺设一条现在还看不见的路而无怨无悔。校园里随便拉一个学生,都能够带着你参观学校的角角落落,如数家珍地向你介绍。无疑,这所学校的教育是成功的,因为学生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所见即所得。短短几天,大会让教育的这锅石头汤,熬出了最精彩的味道。而我们,工作室的小伙伴们,正共享着这一锅石头汤的美味。但,想是方法,做,才是答案。真正的成长在行动中。希望下一阶段,能够让我们的行动也沸腾起来。

   

谢雯燕

2019年12月16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