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5-17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在无锡举办的第29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汇聚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名师、教授等,他们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或报告讲座,给予了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在历时两天半的学习活动中,共听了14节课,并聆听了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新教材顾问郑毓信教授的报告《关注未来》。学习内容是第一天听了吕洁的《认识整万数》的课及课后分享,刘松的《怎样积最大》及报告,徐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课及报告,罗鸣亮的《除法》及课后分享,贲友林的《图形放大和缩小》及报告。第二天听了数学小王子张齐华的《认识百分数》及报告,强震球的《解决问题》及课后分享,潘小明的《解决问题》课及报告,黄乐的《折扣》及感悟,吴正宪的《折现统计图》及报告,余颖的《周长是多少》及报告。第三天听了徐长青的《数与行》及报告,黄爱华的《方程的意义》及报告,刘德武的《可能性》及报告。
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些名师,记录他们灵动的课堂,品味他们睿智的语言、感受他们高超的技艺,领悟他们深邃的思想,让我感受到了名师的魅力和专家的风采,他们对数学教学研究的激情与执着深深地感染了我,也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变化。
这次听课给我最大的影响是教师退出讲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每位老师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他们注重营造和谐、宽松、愉快的自主探究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他们能放下教师的身份,在课堂上能充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自己隐身于学生之中,只有当学生遇到困惑、无法解答的问题时,教师才“站”出来.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启发、引导孩子主动去探究、想法引导孩子怎么去探究,交给学生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钥匙和方法,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培养的是能力,获得的是基本的活动经验。感觉到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因为有了老师的正确引导,孩子的主动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他们俨然就是老师,讲解的是那么深,那么流畅、语言是那么的完整合简练。课堂真的是他们交流学习的平台。这样的课堂,孩子喜欢,老师轻松.当然,这种轻松的背后是教师高超的教育技能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他们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教材的解读能力。
现代与经典正如一场教育盛宴,不仅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收获,更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作为一名教师,也许我一时无法完全明白名家们的理念,但我会在学习中不断思考,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