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与经典听后感
再次有幸参
现代与经典听后感
再次有幸参加了在无锡举办的第29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汇聚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名师、教授等,他们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和报告讲座,给予了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又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些名师,记录他们灵动的课堂,品味他们睿智的语言、感受他们高超的技艺,领悟他们深邃的思想,让我感受到了名师的魅力和专家的风采,他们对数学教学研究的激情与执着深深地感染了我,也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变化。
教师退出讲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每位老师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他们注重营造和谐、宽松、愉快的自主探究课堂。他们在课堂上能充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自己隐身于学生之中,只有当学生遇到困惑、无法解答的问题时,教师才站出来,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启发、引导孩子主动去探究、想法引导孩子怎么去探究,交给学生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钥匙和方法,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培养的是能力,获得的是基本的活动经验。感觉到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因为有了老师的正确引导,孩子的主动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他们俨然就是老师,讲解的是那么深,那么流畅、语言是那么的完整和简练,课堂真的是他们交流学习的平台。
刘松老师的课堂笑声不断,让学生们真正在玩中学,学中玩,没有结论的结局,留给孩子们探索的欲望。徐斌老师改变例题条件,让学生解决相同的问题,学生从中深刻体会到了条件的重要性,这一环节设计非常巧妙。贲友林老师一个主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没有过多的花哨,让孩子“自己提问,自己思考,交流分享,自己解决”,教师适时引导、点拨、鼓励,原生态的课堂,绽放思维的火花。吴正宪老师今年65岁了,还致力于教学一线,为什么学生在吴老师的课堂上会如此激动、兴奋?吴老师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引出认知冲突,然后自己解决问题,做出分析,根据数据分析利弊做决策,再一次产生冲突,引发新一轮的思考,从而结合实际再来组数据分析,这样学生经历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这样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知道了做决定的时候要调查研究,数据说话,知识不重要了,学习过程才是更重要的,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徐长青老师的“数与形”一课,层层深入,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无痕。教学过程波澜起伏,而又行云流水。较深的数学规律在徐老师的幽默风趣的、娴熟的教学中,变得简洁而简单了。贲友林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己认识并解决自己所存在的问题,老师的解说也是让大家眼前一亮。老师充分信任学生,做了一个真正的引导者。“做一个真正的学习者!”课堂上,张齐华老师是这样对学生说的。开课伊始,一个“真”字,老师就给这节课定了位,给学生定了位。事实上证明,这是一节真实的课,学生真发言,真提问,真表达,真思考,是真正的学习者。课堂上,学生说着说着就会了,答着答着就对了,与其说学生学的是知识,不如说学的是方法,与其说看教师教什么,不如看老师怎么教。真课堂,是我们要追求的!
教育需要思考,思考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作为老师,我们怎样读懂教材,应该站在怎样的角度去审视学生、读懂学生,又将给学生带来怎样更合适的教育?……大师们的话题让我深深思考,而且还在不断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