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构成体
章一星
伟大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今天我就引用数学上的点线面体来总结自己过去一年的工作。
点——成长的起点
当得知自己被调入课程中心时,内心是忐忑的,我如何能肩负起数学团队的发展,我何以胜任?以前的我可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可以专心班级不管世事,但这个点被放到了课程中心,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我必须有重新的规划,我必须快速提高自身的数学教学业务水平,才能无愧于肩上的这份责任,至此点动即成了我逼迫自己成长的起点。
线——奋斗的轨迹
为了快速成长我主动加入仰慕已久的潘小福培育站,短短一年的学习时间,多达近四十次的活动安排,走遍扬州、苏州、金坛、溧阳等地,从每周作业到课堂能力、专业解读教材竞赛等,虽然过程是痛苦的,但回忆过往,收获是满满的:教材解读、常州数学课、数学阅读、数学实验、动手做课程等等,这些以往陌生的名词通过培育站的学习我都初步了解了。以培育站契机,开启了我点动成线的奋斗的轨迹。也感恩培育站的学习,让我有了两次市级公开课的磨砺。参加区基本功比赛中,在落后的边缘凭借现学的主题评课反超十几人,收获了得来不易的一等奖。
面——教育的全面
学习不是成就自我,而是成就教育。作为六年级毕业班的数学老师,三率的达标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们,我们不仅要教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而且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后进生。六年级的数学团队有着各怀绝技的一群牛人,在这样的团队里我一点都不敢松懈,在研究课堂教学的同时严抓教学质量关,面向全体学生,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不负众望,毕业考试以优异的成绩完美落幕。可我作为课程中心的一员,不能到此止步,我们学生的数学成绩还有再上升的空间吗?这是我今后还需要研究的问题。
体——团队的成长
潘院在上次培育站活动时说道:希望以你们的成长带动更多的乡村学校的老师们的成长,这才是乡村培育站的真正目的。这也是我加入培育站学习的初衷,我需要先强大自己,才能胜任课程中心的这份职责。我也明白自己做得不够好,教学上的研究还不够透彻,多亏了经验丰富的教研组长们的支持和所有数学老师们的包容,使我能顺利完成一年的工作。但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团队一定能慢慢成长。
学校对于我的点的位移影响了我这一年的奋斗轨迹,点线面最终构成体,希望我这个点的微薄之力能促学校的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