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抑或中年教师都遇到过课堂如何有效管理学生的困惑问题,尤其是面对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破坏课堂纪律时深感棘手。为此,转展多个书店,几经寻寻觅觅,我购买到一本有关课堂管理类的书——《课堂管理方法》,它是由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夏书系丛书。
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育指导用书,编者是简.布鲁斯坦博士以及其他十位教育专家。这些作者分别在教学、培训、干预等方面做过大量的专门研究,并从中积累了丰富而实用的故事及案例,这使得该书广受读者欢迎,成为科文书社的“最佳读物”之一。老实说,像课堂管理这类书籍,市面上应该早就汗牛充栋,可是,这本书依然能脱颖而出,深受我们教师们的青睐,在我看来,这恐怕不只是因为它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实用的操作建议,更在于为一种“双赢课堂”的建构而做着学理上及实践上的努力,故而显得“上接仙气。下接地气”,既有理论上的阐述,又有实践上的参照,读起来则亲近有加。
许多时候,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或课堂管理时,常常为一些传统的固有思维所左右。譬如,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控制学生,我们喜欢给学生贴标签,如果学生不听话,我们就以“规则”的名义,对他们实施高压政策或惩罚措施,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我们动辄以消极的言语反应……这些“非输即赢”的问题处理法,使得我们在课堂管理中到处碰壁,非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使师生之间的关系越加紧张。
在该书作者看来,所谓的“双赢课堂”,不仅是指教学意义上的,更是指教育意义上的。在阅读中,我随处可以发现,在有效的“双赢课堂”里,无论是师生的行为,还是他们的情绪与感受都指向一种积极的、正面的效果,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考虑诸如“期待”与“现实”间的关系,我们也必须在开学第一天就采取各种办法,营造师生和谐的气氛,而最关键的是,我们必须努力形成“有责任心的课堂管理”(RCM)。有责任心的课堂管理方案是一种面向全校的行为矫正方案,它的根本目的在于纠正学生不可取的行为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从而使他们能在一个民主的、多元文化的社会里充实地生活。为了实施RCM,作者建议应充分发挥家长在内的纪律委员会的功能和作用,从而系统而有效地完成对该计划的实施。RCM的理念使我们在课堂管理方面能够登高望远,而不至于成为疲于奔波的“救火兵”。
对一般的教师而言,他们更关心的,恐怕是课堂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光能给他们一种参照,更能给他们一种思路和启示。譬如,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不良行为问题,一直使老师们倍感头痛。本书第三章就从神经学的角度,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了阐释并提供了一些基于大脑的干预策略。当然,不良行为之所以发生,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原因,也包括社会交往上的缺陷。本书第四章和第五章就对棘手学生进行了分类:寻求关注的、有权力欲望的、有报复心的、有攻击性行为的、自暴自弃的,等等。作者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些学生在课堂中的不良表现,并根据不同症状提出了不同的应对策略。这对一线教师而言,实在是能解决他们燃眉之急的大好事。
但是本书的作者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们深知,如果等到问题出现再去解决,问题将会无穷无尽。故此,他们深入行为背后,研究其病理并从中提出预防、应对和干预的措施及方法,以及维持学生行为之积极改变的各种办法。很多时候,预防的作用远胜于其他,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对所有的学生进行积极的关注和认可,并教给学生预测冲突、解决冲突的技能。
另一方面,无论师生,情绪问题也不可小觑。许多行为问题都源于对情绪的无法掌控。本书第七章专门对愤怒这种情绪与权力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想要平息学生的愤怒,首先得承认并且认可学生的感受,虽然这样做未必表示我们一定要赞同他们。紧跟着,我们必须帮助和引导学生控制愤怒情绪。“如果愤怒情绪能用一种积极的、非伤害的方式表达出来,它就可以成功地改变行为……能使课堂发生积极的改变。”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双赢课堂”的积极影响。在解决行为和情绪问题时,本书作者们都抱持着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尊重学生的需求,并努力满足之。“教室里的不良行为主要归结于对关注、对权力、对报复以及对自信的需求,这些需求对应了学生的具体行为。如果学生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的行为就会加剧,变得难以控制。”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考虑他们遭遇的实际问题,理解他们的行为,并为之找出应对办法,这充分体现了本书作者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也同时是他们在观念和做法上的高明之处。
掩卷沉思,书中所述内容不正是符合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些理念吗,恰恰是我们教师应树立的新教育教学观。这本书的阅读使我明白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要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情感,感受彼此的尊重,让他们完全投入到课堂中。老师要善于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求知的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而又快乐的学习。
在课堂管理方面渴望得到帮助的我,通过阅读《课堂管理方法》以后,得到了一些启发,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得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明确了方向,对课堂管理工作增强了信心,相信能改善现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