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通过观察和访谈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每节课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冲进教室,在自己的电脑上打开微课进行学习。特别是在提出问题、参与讨论、互相模仿学习、提出自己解决方案上最为明显。
上课后每个学生都能够自觉认真地按照自学提示学习微课,从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完成作业数量来看,实验班100%的学生能够完成作业,而对比班每次完成作业的学生在80%左右。更重要的是实验班学生的作业质量明显要高于对比班的学生。
二、学生模仿识记能力得以加强
微课方式更便于学生观察、模仿和识记,由于模仿的主题鲜明且较为单一,能多次重复,经在课堂观察测量下发现, 普通的学生往往只需观看一到两次微课视频就能顺利完成课堂任务,编制出游戏,且部分学生还学会采用拖动视频进度条的办法,仅观看关键步骤就能迅速地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三、学生创造力提升显著
通过“威廉斯创造性思考活动”量表对班上的46名学生进行测量发现,学生在程序设计方面的独创性和变通力的后测成绩均高于前测成绩,尤其是独创性上前后有显著差异,其余的包括流畅性、开放性、操作精细度等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四、构建了微课学习模式
基于现在我校学生的学习状况,经过实践,微课已经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并形成了自学微课——答疑解惑——创新实践——评价拓展的课堂学习新模式。初步构建了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运用教学模式。
五、初步建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微课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指导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微课开发,熟练掌握制作方法,逐步形成信息技术学科微课开发基本原则标准,使信息技术教师制作微课,有技术科学,有标准可依;选择合适的资源应用平台,发布微课、交流应用效果和改进意见,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