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我有幸到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参加了中国教育梦——“聚焦统编全段教材·构建课堂全景样态”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盛新凤老师的和美课堂,名师荟萃,给予了我丰厚的精神滋养,让我受益匪浅。
观摩课堂精彩纷呈,高潮迭起,那充满张力的课不得不使我叹为观止,尤其是第一次走近薛法根这位在小学语文教育界大名鼎鼎的特级教师,更让我感受颇丰。
我们平时在教学中无论教哪一篇课文,都要从头教到尾,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但凡课文中和语文有点关联的内容,都要走一遍。似乎教过了,心里才踏实。40分钟的语文课,学生就像匆匆过客,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容不得中间发生任何的“意外”。公开课尤甚,分分秒秒都得绷紧了神经。如果长此以往,难免会有“神经衰弱”之虞。而薛老师则主张?“定点”、“定法”教,“教得完整”,不如“学得充分”。站在学生立场,界定了“教”与“学”的关系:教就是为了学,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以致最终达到用不着教。这正是叶圣陶先生富有哲学意味的“不教之教”。 从“学得充分”出发,我们必然要检讨“教得完整”,进而获得对教学的深刻理解和课堂创造。一堂课或者一篇课文,可以教得不那么完整,甚至留有那么一些遗憾,但若能给学生一个充分的学习过程,学有所得,教就有了实质的意义。过于追求“教得完整”,其实一种变态的课堂审美。
薛老师在执教《金子》一课关于“真金”的理解时,学生认为是“种花”、“种花得到的财富”,或者“勤劳致富”的道理。显然,这样的理解有点“隔”,尚未真正理解“真金”的含义所指。此时薛老师让学生回读课文:挖地,一无所获;种花,实现梦想。同样一块土地,同样付出辛劳,为何有天壤之别?这样一比较,学生就会发现一“挖”一“种”是方式的改变,也是致富思路的转变: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就要学会转弯,选择走另一条路。那么,另一条路是怎么想到的?薛老师让学生再读课文,彼得“发现”土地肥沃,才“悟到”种花的办法。所谓的“真金”,就是发现了“致富之路”,就是悟到了“改变思路才有出路”的生活道理。抓住“发现——若有所悟”及“挖——种”这两对关键词语间的关联,学生才能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思考过程,准确领会文本的主旨含义。
听薛老师一节课深感胜读十年书,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不忘初心,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做起,从精心备好每节课做起,从准确把握文本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