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能力导向的课堂教学转型观摩研讨活动》。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先育人,后教书
“先育人,后教书”是我在华应龙老师《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这节课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活。华老师在整节课中完全体现了这一宗旨,把育人贯穿了整节课。在孩子第一次比拼正方体后,之前信心满满的孩子们竟然一组都没成功。这时华老师告诉孩子“是非经过不知难”。继续引导思考“难在哪?”一课总结时,华老师说:“昨天,我们知道——位置不同,大小就不一样;今天,我们发现——位置不同,角色就不一样;明天,我们又会发现什么呢……下课啦!”“位置不同”还有什么“不一样”,借机播下一颗好奇的种子……是呀,每个组员就像正方体中的每个小方块,不同位置,不同的角色,作用就不一样。育人教育渗透在课堂中,润物细无声。
二、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在一位数学人眼中,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是数学问题。刘伟男老师执教的《苏州码》,就是一次去苏州的培训后的思考所得。这节课刘老师带领学生进入中国传统数字的世界。整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学习、猜想验证、古文阅读、交流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苏州码的起源、书写和应用尽情地展现给学生。刘老师还将“苏州码”与“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和“古埃及数字”进行对比,在了解“数位”、“十进制”和“小数”是中国首创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她的课堂妙趣横生,严谨生动,是一节优秀的数学拓展课。
高雪艳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数学问题》本节课的设计以小红的日常生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小红外出旅游为主线,巧妙地将选择衣服——吃早餐——发现规律,这些生活素材串联起来,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赋予课堂真正的生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这次活动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数学课堂的魅力,在学习先进教学理念的同时,也在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相信通过本次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