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校本研修>>学习心得>>文章内容
 
读《叶圣陶教育名篇》有感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07日     点击次数:      作者:顾玉萍     来源:原创

教育为了生活,教育就是生活?

                ——读《叶圣陶教育名篇》有感

牛塘中心小学  顾玉萍

寒假里,细细拜读了《叶圣陶教育名篇》,全书共分三辑:教育杂谈、教学杂谈、语文杂谈。叶老的文字算不上结构严谨的“鸿篇巨制”,只是摭拾生活点滴的真切感悟,仔细品味朴实无华的自然表达,咀嚼唅咏教育家的教育精髓。

作为《基于叶圣陶育人思想的“五小”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组的成员,渴望能从叶老的教育思想中寻找“五小”课程建设研究的理论支撑,并为课程的建设、具体的实施打开新的视角,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意义、有实效地向前延展。

反思自己当下的教育教学,努力做到传授讲解最明白,督促诵习最勤恳,无论是持之以恒地传授知识,还是勉为其难地修炼德行,可以算得上尽心尽职,换来的结果是成绩不尽如人意,孩子不好学习呢?

再来审视如今的师生关系,可以用“瓶子观点”“捏人模式”来概括。老师只管“装”“捏”,学生似没有生命般地任意“被塞”“被揉”,谈何自主发展?

那怎样才算使儿童真好?真正的教育价值又何在?叶老在文中指出,小学教育的意义,概括地来说便是使儿童掌握合理的系统的知识,使儿童在行为上得到新的人生观。掌握知识的价值全在于即知即行,当时应用;而修炼德行在于学习做人做事,学习“处理生活”。好的教育不再是高效的知识传递和技能培训,而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连接与世界、与他人、与自己的本真,让他找到真正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成为一个内心未定而充盈的人。

因此,老师的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本位,开展“生活教育”,而非单纯的“知识教育”“记忆教育”。

一、学生发展的可能性

学生如同一朵花,一棵草,他们那发荣滋长的可能性,在一粒种子的时候早已具备了。

因此,我们老师要顺着儿童的需求开设种种课程,完善种种设施,从而鼓励他们养成诵习的习惯,提高活动的心性,培养丰富的兴趣。我校的“五小”课程建设就顺应了孩子的心理需求,服务于各类孩子发展的可能性,为他们的个性成长而提供适宜的教育。

但孩子本能薄弱,仿佛孱弱的种子,发出的芽细弱可怜,若不加培壅,等不到开花结果就枯萎了,滋长发荣的本能就此永远埋没了。

教育学生如同培育植物,既不能任其滋长,又不能揠苗助长,必须耐心呵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错是难免的,如果在孩子犯错后,老师纠缠于“谁干的”,那么必将违背教育的真谛,应该让孩子明白他违反了大家共同约定的规则,请其承担这件事情的后果,并引导大家立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校接受教育,就是要学习“处理生活”。教师就要注意随时随地好好地引导孩子学会生活。叶老提出“以教育认识自己”“以教育革新自己”“以教育成就自己”,便很好地阐释了教育对于人生的意义。而本学期的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之三——情景模拟再现,目的就在于针对平时教室里出现的各种问题,鼓励班主任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教会学生正确处理生活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做人、学习做事。

二、活动课程的多样性

孩子在校受教育,除了学习知识,还应有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活。基于叶圣陶育人思想,“五小”课程建设的内容需要作哪些补充?又该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展哪些“五小”课程相适应的校园活动呢?

我边读边思……

今年的区德育工作重点是常态开展“七彩德育”工作,其中包括金色理想信念教育、红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黄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蓝色生命教育、绿色生态文明教育、橙色公民教育、紫色科技教育等,加强德育体系建设。本学期,我们即将开展的“致敬英雄”“奋进新时代”“生命之水”“食育教育”“龙城风情”等都是体验式的德育,既丰富了“阅·读”内涵,又关注了“品格培植”,彰显了“核心价值教育”。

我以为,“五小”课程在以往“诚课程”“雅课程”等的基础上,如果能与时俱进,增加“STEAM与少儿编程”,争当“地铁文明宣讲人”开展“常州梳篦劳动实践教育”,推广“食育教育”,或许学生会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学习做人做事的生活经验。我们老师在活动的创意策划、组织实施中,尽量避免“老师费尽心机地教”,努力追求“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尝试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投入,获得真正的发展。

三、生活“阅·”的趣味性

学生将在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年,16年学习是一种高贵的权利,如果是“枯坐听讲”带来的刑罚,那产生的疲惫与厌倦给予他们身心的影响将永远是人生的缺陷,又谈何从学习中获得收获、感受快乐呢?

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倘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

试想,如果老师对于人生没有真实明确的观念,也没有生活的乐趣,又如何让常规的“阅·”活动中变换花样,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趣味,让孩子们情有独钟呢?叶老指出:老师的教育要着力于扩充儿童兴趣所及的范围,并使他们养成终身的习惯。一个人影响他人的大小强弱,多半靠他自己的兴趣的多少和深浅。当孩子们遇到事物,老师如何设法激发孩子求知的动机,亲自带领孩子去观察、去实验,这种活动创造的生活能力,才是教孩子怎样做人做事的根本方法。老师的无穷智慧和有效引领就体现在这儿,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因此,学生在学校里“受教育”是上学的全部意义和整个目的。读书是受教育的一种手段,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的够格的成员。真正有用的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认识事物,学会生存。而好的教育,是让每一个人踏入生活之河而毫无惧色。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生活,而平时点点滴滴的教育就是生活的全部。

“阅·”大师,追寻大师的思想,用心感受穿越时空的教诲:教育学生如栽培植物,虽不能增加植物的可能性,却能渐渐改良那不良的遗传性。只有了解他们的可能性,创设适宜的环境,才能有助他们的成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