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的中国》读书心得
牛塘中心小学 巢红娟
寒假里,看到儿子在读《院子里的中国》,看一眼书名,便知道是我喜欢的书,果不其然,随便翻看几篇,便给了我诸多惊喜。
院子里的中国,看名字以为写的是中国的传统民居,翻看后才知道原来是选取55篇以院子、园林文化为主题的名家名作,囊括了王蒙、季羡林、余秋雨、汪曾琪、王安忆在内的现当代文坛巨匠,是这些文人学士表现中国传统庭院文化的精髓与情怀的散文集。
我们常说“家庭”,有家有庭,这里的庭,就是指庭院,有家才有庭,有庭才有家,少了哪一个,家庭似乎都不完美。书里的庭院包涵的意义更广,有家,有院,有弄堂,有园,有国,有家才有院,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院落情结,这些文人墨客所写正是代表着所有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声,通过他们的经历与感悟,不管是家的院落还是街道的弄堂,皇宫、园林,无不诠释着他们深深的思乡情怀。
中国的风水院落,渊源已久,从西周到战国,再到现如今的流行的别墅小院,往小了看,就是百姓人家的农家小院,往大了扩,就是园林,皇宫,把中国的院落文化发挥到了极致。书中讲到他们的建筑艺术上独特的线条之美、飞动之美,她们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深刻历史的年轮,她们每一道纹路每一个线条都牵连着文化的血脉。她们身上美的图案常常会被如今的建筑所运用,不管是建筑外立面,还是建筑内部装饰,门窗雕镂,在如今也能经常看到。一些空间的种种手法更是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境界,丰富了建筑艺术美感。正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这句话同时也在说建筑的空间之美,中国式院子的共通之处就是善于用窗、廊、亭、阁等来达到诺大的空间感,产生曲折幽深的空间美。每一扇窗都是一幅画,从每一扇窗望出去,景色都不相同,画的境界自然也无限的增多了。每一条长廊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游过去深怕惊扰那长廊尽头的神秘景致,更延伸了亭台楼阁空间美感,整个建筑充满了诗情画意。
《院子里的中国》除了有形的院子,让我们知道更要建设抽象无形的院子,“院子”这个载体对他们而言不仅仅是围墙围起的建筑形式,而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深深的眷恋,一种对于人生的醍醐灌顶。“院子”孕育了多少深沉复杂的情感,承载着多少人灵魂深处那份独有的回忆,凝聚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