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明亮那方前行
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周晓英
一直以来,托马斯的一句话深深地影响着我:“我来这里,我来这里是为了,和一个举着灯,在我身上看到自己的人相逢。”所以,和牛小的相遇是一种缘分,是一种幸福。
一、文化润泽,做一个引领者
学校传承诚恒文化,每一个场馆、每一个角落、每一位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渗透着它。2018年,学校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的文化特色,教育的时代背景,把“诚恒.牛性”文化作为新时代学校的新文化。有了新文化,学校就有了新的价值追求,师生们就有了心得共同的追求愿景。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在教学中如何渗透“诚恒.牛性”成为我思考的新方向。我从课程的角度入手,把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在五小校本特色课程的基础上,扩充五小课程的外延,完善其内涵,构建了五小课程的图谱。课程的实施离不开课堂,面对学生实际,结合核心素养,在诚朴课堂的基础,优化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构建诚朴课堂的新样态,该项目在常州市第六届学校主动发展项目评比中获得三等奖。《课程视野下的指向表达的群文阅读实践》获得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二等奖,并被编入《区优秀项目成果选编》,另一个项目《互联网+时代下的诚朴课堂的深度整合》也获得区课改项目二等奖。《阅.读课程助力内涵新发展》发表在《基础教育研究》第10期。牛小的新文化也在教学工作慢慢渗透、渐渐浸染、牛小的课堂也在发生着悄悄地变化。
二、科研先行,做一个研究者
教研和科研是分工不分家,我们一线教师的科研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来自一线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他是接地气的科研。尽管自己不是教科研出身,理论功底也比较薄弱,但还是坚持自己尝试在实践中去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寻找方法。我申报的课题《基于儿童生活的交际语境写作》成功被批准为常州市备案课题。在管建刚老师的帮助下,成功举办了省内作文教学大咖云集的江苏省小学习作专题研讨活动,课题组黄小萍老师执教的习作课《成长的烦恼》和我的专题讲座《我眼中的交际语境写作》获得省教研员李亮老师的高度评价。在裴红霞校长的鼓励下,学校大胆承办了区级作文专题研讨及课题研训活动,杨雨烨、蒋丹萍了两位老师另辟蹊径的教学设计、扎实细腻的教学风格得到了与会老师的啧啧赞叹。且行且思考,课题组成员慢慢前行,我撰写的《读者意识:交际语境下儿童写作的审视和突围》在区教育学会论文中获得一等奖,课题组5位成员分别获得一二等奖。我撰写的《小学生交际语境写作课堂构建策略》将在2019年9月的《语文教学通讯》发表。
三、阅读赠力,做一个朗读者
虽然做了二十多年的语文老师,依然觉得自己读书读得太少,童子功不扎实。阅读也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不仅仅向书本学,也向有经验的人学,更向有活力的年轻教师学,让自己永远做一个朗读者,不仅朗读自己,成长自己,不在阅读他人,也成全他人。区政府嘉奖、牛塘镇优秀教育工作者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的鼓励;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邀请名师来磨课,功夫不负有心人,音乐优质课获一等奖;利用微信,备战基本功的老师每天坚持刷题提交,一路汗水一路花香,2位老师获得一等奖,3位老师获得二等奖。比赛的过程是痛苦难熬的,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喜悦的,他们痛并成长着,他们的喜悦也不断的感染着每一位老师。
我一直觉得我们都有缺点,所以彼此包容一点。我们都有优点,所以彼此欣赏一点。我们都有个性,所以彼此谦让一点。我们都有差异,所以彼此接纳一点。我们都有伤心,所以彼此安慰一点。我们都有快乐,所以彼此分享一点。
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相遇一种缘分,既相遇就珍惜,相遇一种美好,且行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