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错误学习
现实中,一个人能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就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位置,坚强的生存下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个人要做到这些,就要守护好自己思想的大门。一方面,让激励人生的智慧,留在自己的大脑中;另一方面,让那不需要的浮躁,提早从自己的大脑中消失。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从小接受的正面教育,使善良在心里慢慢地扎根,渐渐地演绎成一种优秀品格。这种优秀的品格,常常会代代相传,成为教育下一代的最好教材;教育孩子们从小懂得善良,做一个热爱生活与社会的有用之人。
想想有的时候,大人对待小孩似乎有些过于严厉。哪怕是孩子犯了小小的错,大人都要重重的惩罚。其实,大人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孩子从小记住,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然而,在生活中,大人却忘却了自己。在一些与社会不相和谐的现象中,人们赞叹过多的是不文明的行为;抱怨过多的是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愤愤不平的是那不公正的待遇和薪水;以至于把不好的信息,塞满思想,让自己整天生活在抱怨声声、愤愤不平的状态中,从而让阴霾埋没了善良的本性。
有些时候,人们常常赞叹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嬗变。静静的思考,造成这种局面不仅仅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在很大的程度上,人们放任自己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这些现象的存在,正像有些人陷入现代文明的游戏中不能自拔一样。究其原因,关键是自己没有把守好思想的大门。在放行与积累的同时,没有及时梳理与清除腐朽思想的侵蚀,过渡追求了人性的放纵,以至于造成了遗憾。
面对现实,一个人,既然无法改变周围的环境,那就把守好自己思想的大门,设法改变自己的心态,积累好的心情、好的感觉、好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懂得生活,而又会生活的人。
今天在校园里,看到孩子们互相的对话,让我想起了从前自己在当班主任时遇到的这样一件事情:记得教四年级的时候,我们班的刘爽又在教室外面吃起零食,高迅拉着她来到我面前:“老师,刘爽在外面吃零食,我制止她,她还不服气,又给咱班扣分了。”刘爽翻了翻眼皮,使劲瞪了高迅一眼,生气地说:“就知道告状!”我看了看刘爽说:“你怎么又在外面吃零食啊?”刘爽忙说:“低年级的小朋友经常在外面吃。”我说:“为什么要和低年级的学生比呢,他们还小啊!”她一听又说:“东洋昨天还在外面偷吃零食了呢!”看着她那理直气壮的样子,我无奈地笑了笑:“你来说说,在外面吃零食的做法是否违反咱们学校的规定?是否有利于你的健康?”她又分辩道:“那别人也在外面吃过零食啊?又不光是我自己。”我拍拍她的肩膀说:“先别说谁做过这样的事,你就说说做这事是对还是不对?”她低声说:“不对。”“既然不对,你为什么还要向错误学习呢?”我反问道。她支支吾吾地说:“我没向错误学习啊!”“你明明知道在外面吃零食是不对的,那看到别人在外吃零食,然后你也在外面吃起来,这不是向错误学习吗?”我问道。刘爽低头不语了。
看着刘爽,类似的许多情景浮现在我眼前。犯了错误后,许多学生都曾说过:“某某同学也那么做了!”那语气、那神态似乎在表明别人先错了,自己后错了就可以不算错了。他们为什么要向别人的错误学习呢?
一番思索之后,我组织学生召开了题为“为什么要向错误学习”的班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们都感到奇怪:我们没有向错误学习啊?当我把一个个例证和盘托出时,学生们无语了。原来,他们处于一种无意识的“向错误学习”的状态,自己并没有感觉到。这种无意识状态如果不及时纠正,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消极心理,甚至会形成“向错误学习”的无意识习惯。在我们成人的世界里,类似的“向错误学习”的例子也不少见啊!班会过后,为了彻底纠正学生“向错误学习”的不良意识,我又组织学生开展了“做好自己”的践行活动,作为本次班会的延伸,效果较好。
每当有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们不再用别人的错误来当“盾牌”了,因为他们拥有了不能“向错误学习”的意识。当这种意识引起他们的注意后,他们才会明白:别人的错误不能成为自己犯错误的理由。作为教师,我们赶快给处于无意识“向错误学习”中的学生们提个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