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差异
教师要对学生有爱,这是毫无异议的。但这种爱既不是粗暴地怜爱,也不是片面的滥爱,更不是放纵的溺爱,也绝非无目的空爱,借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教师爱学生,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放任自流,而应是一种父母的温存、睿智的严厉与严格的要求相结合的爱。”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学会正确关爱学生。对于不同的学生,也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工作中,我觉的标准应是:
1、“严爱”优等生
一直以来,优等生都是班内的“宠儿”,所以这类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有很强的优越感、自负又脆弱,经受不起打击。有点小挫折、小困难都可能造成他们很大的情绪波动!因此,工作中,对于优等生,我对他们的要求反而更加严格,警钟长敲,绝不一味“宠爱”。并且多做他们的心理工作,增强他们面对困难的信心,战胜困难的决心,使他们逐步从自负变成自强。
2、“博爱”中等生
中等生,这是一个容易被教师所忽视的群体。曾经接到一封来自班内的信,有句话感触很深:老师,您的一次鼓励的眼神都给我前进的动力,您的一次表扬的话语,都能让我们感动很久……。”可见,中等生更需要教师的关爱。这类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他们不像优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他们之所以成为中等生,并非没有潜能,而是由于多方的原因,归结起来:一类是缺乏敢为人先的竞争心理,一类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恒心,忽冷忽热。工作中,对于第一类学生,给予充分的关爱,帮助他们找寻合理的定位,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潜能,而对于第二类中等生,则是严格地要求,防止他们成为问题生。
3、“偏爱”后进生
“后进生”,是让教师头疼的一类,他们身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这些学生,其实他们的内心往往都是自卑的,对于他们,更应该“偏爱”。对于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即使微如萤火,也要细心呵护。俗话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春风化雨暖心田。我想,只要给予关爱,定会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