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决定境界
——牛塘中心小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教科室工作总结
孔子曾说:“登泰山而小天下。”视野开阔的人,总会得益于自己站得更高,而站得高无疑更提升了自己的境界。科研,没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也许永远只能原地踏步。本学期,牛小教科室围绕学校新一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合理制定了本学期的计划,并在学期中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但成效不明显,明显的是看到了教师在教科研工作的发展瓶颈:
科研——以校本为抓手
我校以《教育信息技术下构建语数英教学设计共同体的实践研究》和《构建阅读共同体,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五小明星活动”的实践研究》三大课题统领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同时结合微型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教育信息技术下构建语数英教学设计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课题本学期的研究工作分学校层面和小组层面两条线进行。学校层面的工作主要为进一步优化课题平台以及完成集体备课的情况调查,包括调查问卷与座谈、调查报告的撰写,课题论文的评比活动。小组活动认为借助各教学设计共同体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活动,具体安排为9——12月份各小组由小组长具体负责开展研究工作:确定课题——收集资料——设计教案——执教——点评——执教者反馈)。《构建阅读共同体,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从班级读书俱乐部、“名师高徒”学习小组以及“循环日记”的研究三方面全面开展研究工作。《“五小明星活动”的实践研究》从活动层面提升到课程建设上,期待着进一步的飞跃。11月份,我校还申报了三个区级课题。
可以看到,一学期来,我们都是忙忙碌碌,但细细回想很多时候,我们的发展只是停留在自我的水平上,没有静下心来思考:我们为什么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如果采用其他方式是不是会有更多的收获?从这次活动中我们有什么收获?同时没有养成及时收集整理保留研究材料的习惯,无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还是个人撰写论文都面临搜肠刮肚仍找不到翔实的事例佐证的尴尬境地。所以我想,我们的课题研究活动不能仅仅期待活动小组的交流与帮扶,我们更多的需要自己先透彻的想一想。
课堂——以生本为追求
本学期学校提出建立“自主学习型”的课堂,可事实上这不再是我们一所学校的要求,而是整个社会的大趋势——对人的尊重,整个教育的大趋势——对儿童的尊重。如何尊重儿童,鼓励就是尊重?弱化自己的思维,力求与孩子的思维同步就是尊重?不是的,完全不是!
尊重儿童就是正视儿童的存在,客观睿智地剖析儿童的需求。如果忽略了他们生命当中最渴求的东西——自由与创造,那么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乖巧、顺从的“好”孩子!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如果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儿童生命的理解与尊重,就无法创建出有韵味的学校!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带给我们全新的视角,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走进“新基础”,学校在寒假期间为每位研究教师配备了两本专业书籍。读这类书无疑是枯燥的,也许是痛苦的。当我们真正啃完它,啃懂它的时候也许就是理解儿童的时候,那时的课堂才会真正呈现“生本”!
行走——以思考为方式
仔细回想,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一种“机械式”和“经验式”的工作方式。看上去终日忙忙碌碌,但是工作成效不大;苦干有余,巧干不足;工作做一步算一步,没有计划;墨守成规,不能与时俱进;机械操作多,思考、分析问题少;不善于学习、反思、积累、总结、提炼。于是乎,就像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一样,机械麻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对工作没有思考,总是被动的、接受指令性的、没有创造性的、拨一拨动一动的开展工作。放眼看去,这样的老师不止我一个,也许,我们需要一起努力,让思考成为我们行走的方式。“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卡曾斯语)的确,工作要创新,工作要提高效率,工作要提升质态,我们就必须在思考中工作!
我们需要“吾日三省吾身”,需要不断反思,不断改造自我的思维方式以不断提升自我的精神品味。
回顾本学期教科室的工作,完成了期初的工作计划,但在教师纵向发展上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牛塘中心小学教科室
201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