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工作指南>>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2012-2013学年 第一学期 教务处 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3年01月29日     点击次数:      作者:课程中心     来源:本站原创

 

随着新春的临近,一学期的工作也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教务工作,虽然忙碌但井然有序,在抓好常规的同时敢于创新,各项工作分工明确,措施有力,较好地实现了我校新一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深入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教学质量也有了稳步提升。现把一学期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常规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常规工作看似不起眼,但却不可小看。可以说,教务处大多数时间是在做常规工作,因为它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保障,为了更好地落实学科规范,抓实常规,继续实现减负增效,教务处在开学初就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一学期来,教务处严格按计划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开学初,教务处按上级要求制定好课程计划,排好课表,并上传至专题网站。开学第一天对各班级三表上墙情况进行了检查。平时通过巡视、听课、座谈等方式督查课程实施状况,期末通过学生民主测评的方式了解了三表执行情况。
2、教学常规常抓不懈,减负措施切实有效。本学期,我们继续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征订教辅用书,要求老师严格控制作业量及学生在校时间,要求教师落实教学工作“五认真”。教务处则借助听课、进班观察、教研组调研等方式了解老师执行常规的现状。期末组织了备课及作业批改检查,并把检查结果与老师的考核挂钩。
3、结合课堂实际,组织开展学习2011版《课程标准》活动。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总结和推广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经验和策略,教务处分学科组织老师开展了学习《课程标准》研讨活动。研讨活动结合课堂实际进行。如语文教研组在黄小莉老师执教《an en in》,孙丹老师执教《哪吒闹海》,黄文红、赵玉亭两位老师执教《姥姥的剪纸》后,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认真评议,对语文教学的本质、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有了进一步认识。数学组则围绕“建构生活课堂,优化数学教学”这一主题展开,由王静和章一星老师分别执教《找规律》与《解决问题的策略》。听课老师从两堂课开始讨论,深入解读了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内容,深刻理解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这些话的含义。英语教研组则以三年级新教材为抓手,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暨新课标研读活动。通过研读新课标,老师们对今后教学的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课堂教学中也找到了新的支点。
4以优质学校复评为契机,提高常态课质量。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常态课,曾提出“让常态课走向优质” ,“情注课堂,让课堂呈现精彩”的目标。为了保障常态课质量,我们采用预约听课、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师徒听课等方式,加大了听课范围,增加了听课总量,并做到有听必评,及时和上课老师交流,努力使我校的常态课走向优质。本学期,我们借助优质学校复评的契机,对教师的常态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一次次试教、听课、讨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更深刻了,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优质学校复评中,评估团的专家对老师们的课堂教学给予了充分肯定。
5营造研究氛围,激发教研组活力。
本学期,我们采用“学习名师课堂实录”,组织教师外出听课,教研组内互相听课、开展教研活动等方式,努力营造学习、交流的氛围,让老师们在学习交流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从而使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另外,为充分激发教研组活力,我们对教研组长进行了培训,并设置了一系列激励机制,鼓励教研组内的老师互相听课、集体讨论、共同研究。在教务处的推动下,教研组的研究氛围更加浓厚,活力也更强了。
6、抓好常态调研,保障教学质量。十一月,教务处组织了三年级数学教研组调研活动,活动分三个环节进行,调研人员首先分成两组听了该教研组四位数学教师的随堂课《长、正方形的认识》,然后了解了每位老师的作业批改、教研组活动以及教研组活动记录情况等,最后调研人员和该组教师进行了交流。教务处经过详细分析,写出了调研报告,制定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保障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抓好教学研究,推进课程改革。
1、抓好校本教学研究。
我们始终认为,教学研究是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本学期,我们把研究重点放在“创建自主学习型课堂”上。学期初,教务处就制定了“自主学习型课堂实施方案”。方案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作业三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一些策略,经过教研组长会议论证后发布于校园网。自十月份开始,教务处多次组织了主题为“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探索”的教研活动。活动中,执教老师以切实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循序渐进,交给方法,组织探究,学生获益匪浅;评课老师互帮互助,各抒己见,热烈研讨,完善对自主学习型课堂的认识。如语文教研组的蒋丹萍、曹利美、陆瑶、王静怡、赵玉亭等青年教师就如何创建“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探索,尝试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尽管他们的课堂还不够成熟,但通过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团队协作交流等方式,大家对“自主学习型课堂”有了深刻的理解,执教老师也得到了充分锻炼,加快了成长的步伐。数学教研组则围绕建构生活课堂,优化数学教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型课堂初探”等主题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在由张海运、周小苏、钱小菊、李小平、邵瑛等老师执教的课堂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他们大胆变革的精神。他们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起点的基础上,对传统课堂发起了挑战,大胆地进行创新,尝试着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品尝学习的乐趣。。英语课堂则在学生情感的调动、情境的创设、教材的拓展、学生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教师收获颇丰。另外,科学、体育、信息、美术、音乐等学科也纷纷开展教研活动,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作出了探索,可以说是精彩纷呈。
通过一次次的教研活动,老师们渐渐懂得: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知识才会在心中扎根发芽!
2、走近“新基础教育”。
在教学研究中我们发现,没有更好更新的理念,没有专家的引领,我们的研究始终徘徊在“瓶颈”处。于是,我们在吕校长的带领下,走近“新基础教育”。
12月20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所吴亚萍、吴玉如等四位专家来到我校,开展了为期半天的课堂调研活动。早晨八时许,专家团队来到学校,分学科进行了听课。我校共有十二位老师分别执教语文、数学、英语、班队等学科。听课结束后,专家们和牛小老师进行了互动式课堂教学点评。谈话从询问老师们对新基础教育的认识开始,逐渐深入到课堂理念的重建,从课堂如何做到自主开放谈到如何实现师生共同的生命发展。专家们在肯定老师肯学习、愿意发展、教学基本功好的同时,又对课堂现状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令在座的老师深受启发。也坚定了加入“新基础教育”的决心。
3、实施“周五有约”校本活动课程。
20119月起,学校就在课程改革方面加大力度,开始实施“周五有约”校本活动课程。而我们教务处和德育处联合负责管理。通过“周五有约”校本活动课程的实施,使校本活动课程不再是僵化、单一的课程,教师不再是被动地实施课程,自主选择课程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学生也得到了均衡发展,真正实现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学校的课程改革也因此上了一个新台阶。
“周五有约”校本活动课程安排在每周五下午,共两课时。具体课时设置为:一二年级利用两节地方校本课;三四年级利用一节地方校本课,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五六年级利用两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由教师自主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教师由单一的“消极接受者”变为“接受者与决策者兼而有之”;由被动的、不自觉的、隐性的课程开发者,变为主动的、自觉的、显性的课程开发者。
本学期,我们开设三级活动课程,即校级、年级、班级活动课程。学生由原来的“坐班”改为“走班”,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课程内容也从原来的单一走向多元。如“数棋探秘”“十字绣”“快乐手工”“美文赏读”……都是学生喜欢的课程,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为了提高“周五有约”课堂教学质量,我们采取了“走班听课”和“进班听课”相结合的管理措施:管理人员于周五下午“走班听课”——在学校巡视每个班的活动情况,并及时记录。另外,我们还推门进班听课,打出等第,促使老师提高常态课质量。学期末,我们举行了成果考核,提高了教师进行课改的积极性。
三、抓好学生竞赛,提高学生素质。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始终是我们抓教学质量的出发点与归宿。本学期,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科竞赛,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如“许绍银杯”作文竞赛、整班朗读比赛、“许绍银杯”数学计算竞赛、思维训练竞赛、“许绍银杯” 创意南瓜灯和面具制作竞赛,英语书写、阅读竞赛等。通过各项竞赛,学生的能力增强了,素质也随之提高了。
除组织学生进行校内竞赛外,我们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区、市、省级比赛,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如组织学生参加区、市级作文竞赛,获得区一、二、三等奖,市一等奖;参加省级数棋竞赛,获得团体二等奖。
四、抓好教师培养,增强学校潜力。
本学期,教务处一如既往,抓好教师的培养。开学前,我们就组织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除签订师徒结对协议外,还对师徒听课、交流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督促执行,以此促进师徒共同提高。
另外,教务处还联合工会开展“青年教师硬笔书法培训”活动,每个月集中培训,分散练习,分组由“导师”批改作业,进行点评,期末进行作品汇展,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这一系列措施促使青年教师苦练基本功,书法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我们和教科室联合开展“1.3.5.8”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进行考核,以此促进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进而增强学校的潜力。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们完成了期初制定的目标,在课堂教学研究、学生竞赛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课堂教学变革、教学质量管理方面还需要迈出更大的步伐。我们会在下一学期更加努力,争取把学校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牛塘中心小学教务处
                                                                                                     2013年1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