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常规调研总结
一、班级之间有一定差距
1、平均分最高90.57,最低76.37。
2、优秀率最高73%,最低10.6%。
3、不及格每班有1-3人,低分2人。
二、有一定差距的原因
1、班级整体有差距
存在以往班级就有差距的情况,也存在有2个超低分这些客观因素,但和上学期期末相比,有进步的班级,也有退步的班级,这就存在平时教学的主观因素。在完全没有复习的情况下,就能看出平时教学的扎实情况。
2、基础知识是否扎实
试卷虽有个别题较难,也许从没见过,但这对于学生都是公平的,所以基础知识的扎实就影响了整体情况。如计算题,平时教学时算理学生是否理解,算法是否进行操练。如基础的看图计算,完全是送分题。如解决实际问题里的估算那一题来源于补充习题上,平时教学时教师经常会忽略估算,而近几年区里越来越重视估算,前几年就已经在期末考试卷上出现估算的实际问题,所以无论精算还是估算都很重要。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后一题来源于数学书上,学生是否会阅读题目理解题目,平时要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
3、概念理解是否深刻
如有几题关于图形周长的变式题,为什么题目稍有变化学生就不能理解,根本还在于对周长概念的充分理解。因此教学时是否让学生经历周长概念的产生过程,通过课堂的经历、体验来充分理解周长的概念,在能内化概念的基础上题目进行变式也能理解。但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周长公式,学生也只会做机械式的基本题,对于变式题他不能理解当然解题也有困难。
三、改进措施
1、教师对教材的解读
教师自身是否能正确解读教材,要教好学生,首先自己要深入研究教材,不仅仅在于这一节课,更要看整个单元,甚至于以往所学和今后所学之间的关系。
2、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
改变以往机械式记忆的教法,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想办法解决,才能发展他的数学思维,也才能达到数学教学的真正目的。
3、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不要让课堂变成好学生的表演课。对于后进生我们更应多加关注。
4、计算还需一定的操练
计算占据数学的大部分,在对算理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还需一定的操练,对于学生易错题可以集中或以对比的方式等进行练习,以提高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