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 研 报 告
12月24日,学校课程中心组织部分行政人员对三年级语文教研组进行了教学常规调研。上午一、二节课进班听课,课后检查了老师的备课和批改作业情况,中午集中反馈调研情况。现将反馈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
为了上好调研课,三年级组的全体语文老师针对《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进行了集体备课,大家发挥各自的才智,共同钻研教材,寻找教学的切入点,进行教学设计。八位老师采用环节相似的教案,相同的课件,课堂效果却截然不同。
1.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班级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答案。当孩子读完课题后,老师问:“你从课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有的班的孩子回答:“我知道南沙群岛很美丽。”“我从‘群’字知道南沙群岛的岛屿很多。”“我知道南沙群岛在南边。”……可有些班级孩子的回答却大相径庭:“南沙群岛在哪儿?”“南沙群岛美丽在哪儿?”……很明显,第二个班级的孩子是第一次回答这样的问题,根本就没理解“获取信息”是什么意思,平常可能经常思考的问题是“读了这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由此可见,教学问题的设计要切合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一味地照搬。设计教学问题时一定要想一想,这个问题对自己班里的孩子来说可能会存在怎样的困难?不同的孩子在理解上会有多大的差异?然后再思考选择教法。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关注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差异以及文本的语言特点。
2.同一个字形的记忆反映着不同的思维品质。对于“阔”与“库”的记忆,一个班的孩子想到了“门是活的”,“广场里停着一辆车”,“仓库里停着一辆车”……另一班的孩子却只会说“门加活是阔”,“广加车是库”。就一个简简单单的记忆方法就可以看出一个班的孩子思维活跃,记忆方法有趣多样,可另一班级孩子的记忆却是机械的,毫无生趣。如何让孩子的思维在课堂上飞扬,得靠教师课堂的引导与激励。
3.同样的教学设计完成的时间也各不相同。方倩玉老师提前十分钟左右完成教学任务,姜蓉老师还剩两个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其他老师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但教学节奏还不够紧凑。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教师对本班学情了解不够,教学的重难点没能找到最好的突破方法,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
仔细分析,不同的地方应该还有很多。诚然,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孩子,即使是相同的教案,呈现的课堂也应该是不同的,但应该是不一样的味道,不一样的精彩。可纵观这八堂课,有的课堂上孩子思维活跃,有的课堂上气氛比较沉闷;有的课堂上孩子精神饱满,听课专注;有的课堂上孩子忙个不停,秩序混乱;有的课堂上孩子读书声情并茂,有的课堂上孩子朗读没有节奏感,有很浓的读书腔……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究其原因,责任还在教师身上。
1.教学基本功不扎实。有的年轻教师与孩子交流的语言缺乏亲切感,语调生硬,没有感情的融入,没有鼓动性。课堂上与孩子没有眼神的交流,更别谈心灵的碰撞了。眼里没有孩子,最好的教学设计也只是一份设计而已,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回忆。课堂上板书的笔画不正确,对有些知识点的讲解也不够准确。教师的朗读也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对孩子要求不严格。在听课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上课时只关注个别学生,其他孩子可以随心所欲,做小动作,与同桌讲话,完全没有倾听的习惯,课堂秩序凌乱,教学效果差。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注重培养好孩子的课堂教学常规,关注课堂教学中孩子的行为细节,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真正使每位孩子通过一堂课的教学都能得到提高。
3.不注重学法的训练。在进行理解词语这一环节的教学时,四个词语用了四种不同的解词方法,比如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等,方法很多,但老师只管教过,没有追求让孩子学会。如果每一次都这样蜻蜓点水地教,孩子也无法真正掌握,理解能力也很难提高。课堂上必须给予孩子反复实践的机会与时间,直到熟能生巧。
二、备课
每位老师的备课项目比较齐全,习作、练习都有教案。每份教学设计一般都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董军和姜蓉老师能针对教案进行反复修改,努力完善自己的设计。
每位老师能写教后小结,但有部分老师是为应付检查而写,三言两语,草草了事,没有从课堂教学的“得”与“失”方面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因而也就缺乏实效性。董军与姜蓉老师能坚持每课写反思,而且反思有深度,这样的思考才有助于自己教学经验的积累。
三、作业批改
每位语文老师已完成了7篇大作的批改,习字册、补充习题也已基本批改完成。
作业批改检查中主要发现以下问题:
1.习作批改缺乏激励性的语言。大多数习作的总批是这样的:条理清晰,语句通顺,字迹端正清楚……语言过于成人化,标签化。这样的总批对于刚刚接触习作的三年级孩子来说缺乏亲切感,不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董军老师的眉批与总批既有激励,也有建议。
2.作业批改不够规范。有的老师作文的总批没有像孩子那样一格一字地写,把方格当成单线密密麻麻地写评语。有的教师对于孩子的精彩句子有时候画圈圈,有时候画波浪线,太随意了。有的教师批阅的勾较长,不够美观。
3.写字的差异较大。三(1)、三(4)、三(7)、三(8)四个班的孩子能认真书写习字册上的每一个生字。老师的批改也很认真,尤其是卞惠健老师,能对孩子写得特别好的字画红圈圈鼓励。三(3)班的孩子临帖意识比较薄弱,书写质量不高,教师还得在这方面多作指导。
此次语文调研活动,非常清楚地反映出三年级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情况,有让人欣慰的地方,但也有一份忧虑与担心。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只要能努力地,用心地,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一定能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大的提高。
课程中心
2014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