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德育纵横>>班主任工作>>文章内容
 
尊重儿童的幸福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12日     点击次数:      作者:承中圆     来源:

 

这次听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收获颇丰。
李镇西老师首先强调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人是教育的最高价值。他赞成这个观点,并指出:这里的人并不是抽象的,而是特指儿童。我们的工作对象就是儿童,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儿童就是教育的最高价值,我们必须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尊重儿童的尊严、尊重儿童的视角、尊重儿童的发展潜力、尊重儿童未来的无限可能性,这一切都指向儿童的幸福!
他说,教育说到底是要给人幸福。但反观现实,我们很多的教育者往往对学生说:你们现在的辛苦,是为了将来的幸福。家长也爱对孩子这样讲,好像儿童的这段经历是为了将来做准备的。可无论是陶行知还是苏霍姆林斯基都认为,儿童有着独立价值,本身应该是幸福的。那些高三的孩子,在高考结束时撕书、扔作业本,发泄积压已久的压力。这开心的背后,是对一段岁月的诅咒:终于结束了。可是我们是否记得,12年前,他们开开心心背着小书包,很高兴的去上学的场景?为什么12年后,他们曾经憧憬的学习时光,却成为了他们诅咒的岁月?想必是有人没有将儿童视为教育的最高价值,而是将分数当成了教育的最高价值。李镇西强调:教育,始终要以“人”为本位,重视人的价值。
我们的教育,首先是培养“人”,其次才是“人才”。什么叫人才,就是拥有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但并不能因为要给他们传授知识,而让他们厌烦学习,厌烦学校,畏惧学校课程。我们应该让学校的教室成为孩子们迷恋的地方。李镇西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我每个星期每个寒暑假都和孩子们泡在一起,在小溪里捉鱼,在岷江边戏水,让风筝在海洋般的蓝天上优雅而自信地写诗,让歌声在似乎走不到尽头的原始森林中激荡我们肆无忌惮的青春......”学习是学生的事,我只考虑怎么给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他特点的学习建议。如果一所学校,以老师的“教”为主,那就不是学校,而成为“教校”了。
教育应该有浪漫的气息,教育应该有幸福的形状。在往后的教育中,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看待分数、成绩。切莫因为追求这些而让学生苦战题海,苦游学海。让孩子们快乐学习,不应该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应该落实到现实中,落实到教育中,不去追求让每一个人都走向卓越。卓越只是一部分人的,多数人就是平平而幸福。不要以教师过高的“期待”,影响孩子童年的幸福和快乐。
以每一个儿童为中心,让教育重新回到一个个具体的儿童的身上,关注人本身的成长、发展与幸福,这就是教育的“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为了一切孩子”“儿童至上”,这才是所有当代中国教育人最纯的“初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