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带班》读后感
牛塘中心小学 蒋丹亚
暑假里,认真阅读了管建刚老师的新书《一线带班》。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书,这是一本能引起老师共鸣的书,这更是一本可以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借鉴的书。虽然我已经在教学岗位上工作了近30年,但是,这本书同样给了我许多思考,许多启发。
在平时的工作中,许多教育、教学问题依然在困惑着我:每天的时间怎么就这么紧张,似乎总有干不完的事情,放学铃打响了,还有一些同学学习任务完成不了,我又得陪做到几点了?王同学依然这么懒,苦口婆心,推心置腹,可是收效甚微,我该怎么办?李同学的家长有点难沟通,怎么做才能让家长好好和学校教育配合,利于孩子的成长?又到复习了,怎样做才更高效……虽然一直在工作中寻求方法,与孩子们斗智斗勇,与家长努力沟通,但是有些做法还是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现在这些困惑在管老师的《一线带班》得到了解决,看到管老师的妙招,眼前豁然开朗!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近几年最令第一线教师争鸣的一句话,对这句话我很反感,就像管老师说的一样“说这话的人不是疯子,就是疯了。”“教师不是万能的”“一个老师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过多的时间花在某个同学身上,必定在其他同学身上就少花时间,其次,自己在某个同学身上多花了时间,这位同学和家长未必会感受到你的良苦用心,有时还会适得其反。这里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班里的g同学,这是一位自理能力差,学习习惯差的同学,课堂上听课总是很不专心,课后第一时间跑出教室,不是出去玩就是上厕所,家庭作业常常偷工减料,回校要补做。对于这个孩子的行为习惯我是大伤脑筋,与家长沟通,可是收效不大。每天的课堂上我要给他更多的关注,课后我要“勤快地”督促,放学后更是几乎天天陪做各项作业,做课堂作业,补家庭作业。而且经常是3位老师轮番上。有时轮到语文补作业已经很晚了,家长已经在外面等得不耐烦了,后来家长都不愿意到学校接了,直接让g同学自己乘车回家,让我更加不放心他回家的安全了。长期的努力,没有换来家长倾力的支持,没有换来g同学令人欣喜的变化,但我已经精疲力尽了。这样学习习惯差,学习基础差的同学,班里还有,老师每天要把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这些补差上,说实话,效果一般不尽如人意,但是本着“职业道德”,本着“教师良心”虽然我已经很累了可是依然每天在坚持着。现在读了管老师的书,我茅塞顿开,这些学生是否需要老师这样的尽心竭力呢?这些家长是否理解老师的倾心相助呢?也许答案是否定的。管老师说“该放弃就放弃。当然,这个‘放弃’不是完全不管,而是常规地管、一般性地管。”这样的放手,给g同学这类特殊的学生一些喘息的机会,也许在老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其他同学身上的同时这些特殊学生也有了意想不到的改变呢!从这学期开始要要试着做一做,我在期待着这些同学能在我们班这个集体中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作为一线教师,每天忙忙碌碌,感叹“时间都去哪了?”想想自己每天7点不到就进了教室,常常是5点30后再离校。一天下来,没有空隙,处理班级事务,处理语文教学事务,批改学生各项作业,有时还要把作文、试卷批改任务带回家开夜工,备课几乎就是日常的夜班工作,忙到自己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管老师作为全国名特级教师,学校校长他的事情更多,可是他每天依然能寻找时间午休一下,锻炼一下,思考一下,写一些东西,他的时间安排那么紧凑有效!看到这章,感触颇多,忙着做笔记,忙着与自己的工作做对比,忙着借鉴管老师的做法:我要请学生准备一个作业袋:我要改变收作业习惯,提高收作业效率:我要请2位同学负责晨读,晨读分段进行……管老师的这些小妙招常常令人眼前一亮,常常让我联想到自己的班级管理,常常让我迫不及待想要在班里试一试。
读完这本书,我想无论是他的“抓时间”,还是“抓作业”,或者“抓复习”,所有的点子、妙招都是管老师始终在教学第一线用心教学,尽心思考得来,他的这本《一线带班》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教育教学上的金点子,更多的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
2018/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