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教育,用心做教师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提笔要写论文时,脑海里不由想起这句话。时间如流水,转眼间我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一年。一年来,最大的感慨就是:当好一名合格的老师真的不容易!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抓后进生,家校联系……这些事情都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完成。
暑假里有幸拜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一线带班》,觉得管老师教学真的有一套,自成体系。管老师说:“一线老师花时间最多的不是课堂教学。每一天,一线老师花时最多的是作业、作业、作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作业这一块感触颇深。
就每天数学的课堂作业《补充习题》来说,优等生总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他们会利用下课一点一滴的时间,交给老师批好并且改好。大部分学生也能利用中午完成,剩下的就是写作业的“拖拉大王”。每一天,总有那么几个“大王”让人头疼,这拖拉的毛病可真难改呀!今儿这几个好一些,明天那几个又冒头了,如果盯着写会好一些,要是转头批个作业就又开始磨蹭,一块橡皮,一支铅笔,可以在手里玩出花来。这些学生还都是好朋友,下课放学一起玩,颇有点惺惺相惜的意思。
对付作业问题,管老师在书中用了“十二招”,“十二招”招招妙用,攻心为上。抓后进生的作业,方法要不断升级,不断翻新花样,没有一个东西不翻花样可以用一辈子。
老师批改完作业或是考试结束后,班级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这道题我会做,怎么做错了呢?”会做但是做错反应出的问题有很多,以前遇到过类似的题目,但是没有真正的理解,模棱两可的完成。考试结束,我让学生做好错本,但收上来的错题本鱼龙混杂。我渐渐发现,错题本只对一部分同学管用,不可能每个人都做好。一个班四十几个学生,两个班加起来就要近100人,后进生们的课堂作业和回家作业都欠了一堆,要一个个清错题本根本来不及。
一节课还没有上,师傅就能从课堂作业中勾出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告诉我要仔细讲解。作业批完,果然如她所料,心中暗暗佩服,师傅告诉我这是经验。我突然明白,比起学生做错题本,教师建立错题库也十分重要,我是一名年轻教师,缺少经验,建立健全日常教学的错题库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于是,在往后的作业和试卷里,我会有意识的记下易错题和常常出现的题目。对这些题目重点讲解,相似题目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思维提升。在日常教学中循序渐进,就算慢一点,力求做到分析理解到位,渗透所学知识。
从前实习的时候,我被分到三年级,班级里有一个女生小Q成绩中下,每次老师找父母聊孩子成绩,学生的父亲都表示不要求小Q成绩多棒,只要有一个愉快的童年就好了,快乐教育就行,语文课文背不出来就算了,数学计算错的多也无所谓。班主任说:“她爸爸还不是那种嘴上说说的,他是真的一点都不管孩子成绩,小Q的自制力差,家长不管根本不能好好学。”《一线带班》里面也提到了快乐教育,管老师说:“‘快乐教育’的‘快乐’,不是生而就有的快乐、懒惰的快乐。我所理解的快乐教育,是要让孩子去感受投入地做一件事的快乐,而是让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克服困难后产生的快乐。”平庸的快乐是不需要教的,手机、电脑、电视摆在那里,现在的学生玩得溜。
暑假去一个孩子家里家访,奶奶领我进门,一进门就看到小孩盘着腿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暑假作业本拿出来检查,根本没动几个字,小孩每天在家就是看电视,奶奶偶尔说两句,但“家里的小霸王”怎么会听奶奶的话呢?一日三餐饭菜孩子不用操心,家务卫生孩子也不用操心,写暑假作业哪有看电视来的开心,至于暑假作业潦草应付了事。我要求他每天必须认真完成一定量的暑假作业,看电视的时间也要控制,制定好计划并且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小时候母亲给我报兴趣班,父亲说孩子的童年都被你剥夺了,那时没有智能手机和电脑,电视也不怎么看,童年是愉快的和同伴跳皮筋,童年是在河边看一群小鱼游过,童年是参天大树下听蝉鸣,童年是边赏月边讲嫦娥的故事……父亲的话有一定道理。现如今大不相同,空调给我们带来了凉爽,也隔开了我们与暑假的距离,如果所谓愉快的童年都用来玩手机、玩电脑、看电视,这种快乐来的太简单,那么在我看来还不如去报一两个兴趣班。
德国著名教育家普朗格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教育教学要回归本质,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通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人格魅力,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心智的健康成长。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探索知识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大学的时候看过一本书,一位美国老师自述了自己的教育经历。他组织学生一起布置教室:
通过寻求赞助商,锻炼学生社会沟通能力;通过出售班级“股票”给赞助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共赢意识;通过计算支出,购买木料和油漆,绘画木桌设计图纸,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们的细心和耐心。往往他们的一个课题可以持续一到两个学期,都是贴近生活,需要学生们亲自实践的,如“羊毛纺织”、“小镇调查”……
那时候觉得这是多么美好的教育方式呀!我也要当一个和他一样的老师,等到工作之后才发现现实与理想确实有差距,曾经向往的是教育的伊甸园,走出伊甸园,日常教育教学就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利用平时一点一滴的时间补差提优,作业批改订正。
教育不但服务于目前社会生产需求,而且是为将来的国家孕育人才,所以教育具备有独立性和超越性,这就需要教师的视野广阔。美国的心理学家伯斯纳指出教师的发展=经验+反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对教学的反思和对自己的反思,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会有革新和创新。
我深知,现在的自己仍然还有许多不足,但我一定会沉下心来,像遨游的蓝鲸沉入海底,踏踏实实,潜心学习,不断向优秀教师们靠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