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校本研修>>学习心得>>文章内容
 
做会赏识、会规划的教育者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20日     点击次数:      作者:黄曙英     来源:

 

管建刚的书,向来是比较轻松的,因为书里面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实践中得来的经验。管老师的书我已读过了好几本,今年暑假我认真阅读了一线带班,觉得这本书里有管建刚式的幽默。更有管建刚式的实在。难怪其他一线老师看了这本书这样评论这本书充满了烟火气他似乎只是在讲述每天的琐琐碎碎而这些正是一线老师最真实,最主要的教学生活。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亲和、新鲜冲动。而我读这本书也同样被管老师的坚持智慧谦和平和所折服。它的文字就像他的人朴实幽默、睿智。
读完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是赞赏这两个字。对于优秀的同学要赞赏对于学有困难的同学更要赞赏甚至要赞赏学困生的家长因为他们付出的更多。看到这两个字,我不禁想起管老师来校指导我们老师作文课时的情形。管老师看了我们的教案后提出的第一个意见就是表扬不够。他说:作后讲评课就是要表扬要大张旗鼓表扬,要采用多种形式来表扬,要舍得花时间来表扬。一点进步,要表扬写出优美的句子,要表扬文章开头结尾好要表扬;文章有新意,也要表扬……总之,要表扬到学生激动、兴奋,产生自豪感,这样学生才会有进步。仔细想想也对我们成年人况且还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何况是小孩子呢?在实际教学中我也碰到过这样的学生他们对你的批评似乎是免疫的,怎么也听不进去,而表扬的话听得格外认真。得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我表扬了一位平时作文不太好的同学,并朗读了他的文章。这位同学没有了听课时一贯的瞌睡样儿,坐得格外端正眼睛成一条线脸都红了。当时他那抿着嘴想笑又怕太张扬的样子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下课以后我和他交谈他说:“老师,没想到我的作文能得到表扬我的作文从来就没被表扬过。从那以后他写作文比原来自觉了很多。尤其到了作文讲评课上总是一副期待表扬的样子。每当看到她那期待的眼神。我就会感慨表扬的力量真是太大了。
学生希望表扬,其实家长也期待表扬尤其是后进生的家长。我们班有这样一位同学他非常好动简直连十分钟都坐不安稳。每次写到作业更是痛苦挠挠头转转笔回头回脑,或者是盯着窗外发呆,十来分钟也写不了几个字。对于这样的学生试过很多办法,但收效甚微。我就想:我们老师就教他有限的几年,而他的家长要和他“斗智斗勇”多少年啊!这样的家长为了教育好孩子付出了比别的家长更多的努力。于是再遇到这位家长的时候我总是非常能谅解他。经常说他教育孩子不容易,并找机会表扬他,肯定他的努力。肯定在他的督促下孩子取得的进步。这位家长从一开始对老师有一定的偏见,到后来变得非常感激老师。我想这也是表扬起的作用。我觉得,我们应该向管老师学习,做一名会赏识的老师。
这本书给我的第二个感触是:我们要像管老师一样,做一名会规划,会管理时间的老师。管老师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他把一天的时间分为若干段每一段都有妥善妥善的安排。尤其是他能抽出时间每天记录自己的所做所想所思下午5:10开始每天写七八百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能够坚持下去又需要多大的韧劲呀。管老师说每天我们看起来每个人都是二十四小时其实每个人的二十四小时的有效使用长度完全不一样。平凡如你我一生能干好一件事就很不错啦。选定了要干好的一件事心思力气时间往这一件事上花才算有效时间。老师应该是一个会管理时间的人。读到这里我也深有感触。每天,只要踏进校园,我们就忙得像打仗似的,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和学生谈心……一学期下来,再回头一看,除了忙碌,觉得留下的有意义的东西乏善可陈。教了这么多年书,猛然回首,往事如留在沙滩上的脚印,早已被潮水冲毁。往往会感慨也许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读了这本书,我想:如果管理好时间用有限的时间来做一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若干年后再回头,也许就不会感慨虚度年华。我们不仅要给学生留下些什么,也要给自己留下些什么
成绩如此重要的今天管老师很无奈也很心酸。但是与自己握手言和与教育握手言和与世界握手言和。我想在新学期要调整好心态换个角度看我们班那些出奇调皮的孩子也许会看到他们值得我赞赏的地方,通过赞赏他们也会有所进步。其次,我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给点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许这样会轻松快乐一些。我要像管老师那样,做会赏识、会规划的教育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