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校本研修>>学习心得>>文章内容
 
读管建刚老师《一线带班》有感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15日     点击次数:      作者:周小苏     来源:

 

第一次读的管建刚老师的书是《和女儿谈》,也许因为自己生的是女儿,而且总是对她充满了殷殷期盼,所以但凡是关于教育女儿类的书籍总能第一时间吸引我的注意力。还记得女儿刚出生不久,我就捧着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得津津有味,而读管建刚老师的《和女儿谈》时,女儿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所以当时的心境和体会与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时是显然不同的,前者单纯而可爱,期待读完此书我就可以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健康活泼的小精灵;后者平实却又不失深沉,读完以后觉得一切已经出现和或将要出现的难题在书里都可以找到答案,而且,一位充满智慧却眼睛里满是对女儿宠溺的父亲形象久久挥之不去。所以,读完当时的那本书,激动的心情一直难以平复,对管建刚老师的崇拜油然而生。
今年暑假,我又翻开了管老师的另一本书《一线带班》,虽然这本书的阅读没有之前读《和女儿谈》那么顺畅,但管老师的智慧与细腻却着实令我惊叹,可以看得出他对学生的宠爱丝毫不比对自己的女儿来得逊色。书里面的实用干货是一拨又一拨,确实很了不起!原以为,这本书就会在深深的佩服和浅浅的感动中结束,可未曾想,一篇后记《既要上得厅堂,也要下得厨房》却让我读出了几分心酸。正如管老师在文中所言:我是不想这样教书的,我却不能不这样教书。至此,一个有血有肉,真真实实的管老师仿佛就在我们身边,管老师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说这话的人不是疯子,就是疯了,听得真是让人觉得痛快。又如:管老师在后记中又写道:很多老师一次次参加教学上的观摩研讨活动,我也是这样的观摩研讨活动的一次次的执教者、授课者。那只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研讨”和“观摩”,那只是跟一生只有一次缘分的学生谈40分钟或80分钟的“课堂恋爱”而已。不用管他们的作业,不用管他们的分数……,回到教室,我首先要管的不是什么“理念”,我要管他们的作业,管他们的纪律,管他们的分数,学生的吃喝拉撒才是日常教学的主旋律,学生的分数才是日常教学最终要揭开的丑媳妇或靓媳妇,这些话,说得真实在!
管建刚老师的《一线带班》让我不由得想起刚参加工作时的自己,那时的我初生牛犊不怕虎,总是非常自信地认为自己堂堂一个优秀的师范生怎么会在教学上输给那些老的代课教师呢?于是,年少轻狂伴随着眼高手低是当时的常态,但是,教学成绩是要不了多久就要见分晓的,期中考试一下来,我们班的数学成绩就被平行班远远地甩在后头,当时和我一起教平行班的是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一位教导,但人家有绝技也不会轻而易举地教给你啊,就算要教也得慢慢来是不是?怎么办呢?羞愧、不安、困惑充斥着我的内心,晚上辗转反侧,但总要想个办法出来才行。于是,我开始追问自己,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好在当时真的年轻,有的就是时间和精力,第二天我就拿着自己班的试卷和平行班的进行对比,这一对比,问题马上就水落石出了,我发现我们班学生的计算和应用题(现在叫解决实际问题)两个部分所扣的分数远远超过的别的班级。那如果我能够把学生的计算和应用题的分给补上去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于是,我开始下功夫,狠抓学生计算能力,计算是一种技能,只要能坚持不懈地加以练习,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提升还是会有明显效果的。至于应用题,我就去给学生整理、归纳,因为应用题的类型基本是相对固定的,要找到其中的规律并不难,学生对哪一种类型的题存在疑问就对症下药把哪一类题的数量关系给消化。这样坚持了半个学期,所教班级的数学成绩很快又上来了。所以,就算在现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这两块还是要紧抓不放的。
当然,成功的路也并非是那么简单,我总结出来的方法固然有用,但是却需要花上别人几倍的时间,很辛苦!老是这样肯定不是办法,于是,我又开始琢磨,问题还会出在哪里呢?问题还出在课堂上!而课堂也是每一位新教师最难把握却又最为重要的一块阵地,要想在课堂上找到感觉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开始走进老教师的课堂,去用心观察,观察他们在课堂上是怎样进行教学?怎样处理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的重点在一节课中该花多少时间?各个教学环节怎样衔接?各环节又应该分配多少时间?怎样在课堂上关注学习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又怎样给后进生留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在课堂上留多少时间给学生练习?练习以后又该怎样处理?课堂上值得关注的问题真的有很多!除了多听老教师的常态课,读好教材和教参也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新教师应该在读好教材和教参的基础上,再走进老教师的课堂去学习,效果会更好。管建刚老师在《一线带班》中也曾经提到自己成长的经历,也曾经有一段时间完全丢开教材和教参,把最根本的东西认为是对新课堂的一种束缚,其实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因为只有真正读懂教材和教参,才能把握好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一味地去模仿网上新奇的、现成的教学设计而没有自己的思考,是不可取的。所以,直到今天,在备课时我还是喜欢反复研读教参,读教参就好像是在和主编进行对话,他会把自己对教材的所有想法一一告诉于你。
在实际教学中,后进生永远都是老师们绕不开的话题,很欣慰的是在管老师的书中实事求是地承认了有一些学生是你想破脑袋,花尽一切力气也教不会的,那还能怎么办?有时放弃就是一种解脱,对学生对自己都是。但是,为人师者,不到万不得已我们是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位学生的,管老师的书中讲了太多的转化后进生的良机妙策,在我看来,实在是了不起!然而再多的方法其实都离不开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坚持,转化后进生的过程充满了纠结、痛苦和迷茫,因为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成效和你的付出会极不成比例,有时甚至会怀疑自己,然而就算是这样,你的关注和坚持还是不能撤退,后进生的成长远没有静待花开那样诗意和浪漫,但是老师能够做的除了静待花开还是静待花开,很多时候还很可能是静待而花不开。
除了关注后进生,教室里的中等和优秀学生,也是不能够忽视的大群体。虽然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要远远高于后进生,但毕竟是孩子,作为老师,我们还是需要时常去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现在经常做的事情是某次作业或一次单元测试下来,给有进步的或考得好的学生排排队,然后拍张照片发在家长微信群里,此举操作简单,效果却非常好。哪一个家长不是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被表扬,今天表扬到了,明天没有,家长也许会拉着自己的孩子回去谈谈心,问问为什么;一直没有被表扬到的孩子家长也许会想一想孩子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经常被表扬到的孩子家长也许会对孩子说不能骄傲要好好保持。毕竟我们也是家长,做家长的心情还是可以理解的。对于孩子来说,你虽然只是拍张照,但是他们却在心里乐开了花,我有的时候因为工作忙会把给他们拍照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孩子们还会时不时地跑来提醒。
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一本书,给了我东拉西扯地谈点感受的机会,和管老师智慧详实的做法比起来,我的简直太过简单和粗糙,但是我认为做老师的只要能用心教学、用心对待学生,有自己的一种或者几种有效的方法带班就可以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