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给学生和风细雨
哲学家、辩证法的奠基人黑格尔说:“不应该使学生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一些过失上,对此,尽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身上激发出对自身力量和自身荣誉的信念。”乍听起来,这句话似乎有些不对,但细细品过之后,却发现其极具智慧。
有时候我只要一发现班上的学生犯了错,顿时来气,甚至火冒三丈,恨不得马上把学生提到办公室来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好好“教育”一番。殊不知该学生犯了事之后,自己心中已生些许悔意,已经在负疚的情绪中反思自己的行为,若此时被老师一阵“狂风暴雨”式的训斥,虽说也有些许效果,但比起学生发自内心的悔过,来自自我的批评教育,哪一种教育效果更好呢? 显然,批评远远不如表扬受人欢迎,现实中批评的话难说,批评的话难听。延迟批评,就是要在学生犯错之后,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帮助他(她)们分析原因,反思自己,从而加以指导,解决问题;就是要在批评教育中少一些“狂风暴雨”,多一些“和风细雨”。 当学生不守时(迟到),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作业未写等),不遵守纪律(上课说话)等,可以延迟少则十数秒,多则几节课再来批评。让教师冷静,避免愤怒,因为在愤怒的情绪下作出的决定往往容易出现错误;也让犯错误的学生冷静冷静,反思自己的错误,从而产生愧疚心理,更有助于学生接受教师的教育。这其中,教师还可以配合一些动作和表情,如默默的凝视的眼神,显得失望的微微叹息等。学习需要静,其实有时批评也需要静。学生迟到我没有厉声呵斥,看到他跑得满头大汗,我轻轻的说声先站一会儿匀乎匀乎气,再进教室,这样当这个学生进教室时,往往都是诚心诚意的鞠个躬,在轻手轻脚的往里进,延迟批评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