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关是我们班一个聪明的孩子,学习优秀,爱动脑筋,但总爱上课讲话开小差。
因为这个问题,我不止找他谈话过一次,但都效果不佳。小关的妈妈也十分关注小关的学习,通过微信与我积极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家长配合下,小关成绩一直很稳定。上课坐不住就是他学习上最大的拦路虎。
今天数学课讲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策略是这节课的重难点。后半节课小关的老毛病又犯了,他一会儿打扰同桌,一会儿回头讲话。下课后,我将他拉到一边,问他:“你为什么上课不认真听方老师讲课?”他不说话。我又问:“你是不是觉得自己都听懂了,所以不愿意听了。”他看着我点点头。
我突然意识到,前几次的谈话之所以效果不好,是因为小关从心里认为他的行为是正确的。只要听懂了,就可以在课上随意开小差,他是个聪明孩子,有很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观点。于是我话锋一转:“你和班里的小蒋是好朋友,你们两个老师都很喜欢,但是小蒋的数学总得满分,你却经常与他差几分,你知道为什么吗?”他摇摇头。我接着说:“小蒋也很聪明,我相信他在课上也很快能听懂,但是他从来不认为自己全都掌握了,他会继续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而不是开小差。你认为你都听懂了,往往你没有听懂,一些小的细节你没有正真听明白,这就是你在考试的时候因为细节失分的原因。”
我知道小蒋和小关学习上总喜欢相互较劲,两个人互不服输。自从这次谈话后,虽然上课也偶尔会见小关“调皮”,但收敛了许多,听课习惯也逐步改善。我知道小关将我的话听了进去,有效的谈话不在次数和时间的长短。有效的谈话建立在对学生的了解上,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谈话,往往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