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让人头疼的小L同学,这学期并没有任何的好转。不过我也在和家长的一次次交流中,了解到了他更多的家庭情况。孩子出身属于难产,母亲大出血,所以出生后到上幼儿园一直都是由爷爷奶奶在老家抚养长大,既因为对孙子的喜爱,又因为对出生受难孩子的疼惜,爷爷奶奶对这个孙子是百般的特爱,可以说是有求必应了。到了上幼儿园,接回父母身边,而孩子的脾气性格已基本形成,由于妈妈产后一直身体欠佳,所以孩子到身边后就辞去工作,专门在家陪孩子。骄纵的性格,妈妈也一直想要纠正,所以孩子就特别喜爱经常不在家,对孩子有补偿心理的爸爸。爸爸对孩子也是格外的宠爱,几乎是爷爷奶奶的翻版,所以这种对比之下,孩子反而对严要求的妈妈不理解,甚至反感,这也让妈妈的教育更加苍白无力。所以现在就是这样的一个怪圈,妈妈知道孩子这样的脾气性格很不好,想配合老师一起引导孩子,但是孩子极度不配合。而妈妈又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反而让孩子误会更深,分歧更大。
面对这样的孩子,你能一味地批评他吗?长时间的批评,很容易养成孩子的听觉疲劳,认为骂一下也无所谓,那就更加麻烦了。其实我们成年人也常常有比较顽固的缺点,可能每个人都有,远比孩子的缺点严重,而且往往一辈子都改不掉,我们不也自我感觉良好吗?为什么我们对自己如此宽容,而对如此“弱小”的孩子这么苛刻。教师对学生的爱,确实应有严格要求的一面,但不只这一面,还要有大度的一面。大度不是迁就,严格不是苛刻,大度和严格都应合乎人情,合乎正确的教育目标,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大度也是一种重要的师德,其重要性不低于“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