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打开数学学习的另一扇窗
——常州市乡村小学骨干教师潘小福培育站第一次培训心得
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章一星
带着几分欣喜,带着几分渴望,在潘院长的带领下,和培育站的所有成员们来到了扬州,参加了“用阅读润泽生命成长——数学阅读专题研讨活动”。短短一天的活动,让我第一次深入走进数学阅读的世界,获益匪浅。
一、课堂——实践展示认识数学阅读
此次活动三位校长为我们带来了三节数学阅读课。缪永留校长执教的《黄金比》,在尊重数学的科学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渗透了数学文化。教师课前挖掘了大量丰富的关于黄金比的阅读材料,课中通过探索美、欣赏美、设计美三个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自主探索黄金比;通过阅读,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美;最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设计美。整节课板块清晰,大量的阅读材料突显了数学阅读课的特征。如果在第一环节探索长方形的美与长和宽的关系时,直接将宽与长的比值设计进去,让学生参与探究“0.618”的产生过程,是否更自然引入黄金比。
王兴伟校长执教的《点阵中的规律》,以数学家的故事穿引整节课,学生体验了数学家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通过点阵图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来自主探究规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出示完整的规律后,是否可以沟通联系奇数和正方形图与偶数和长方形图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发现其实奇数和与偶数和内在也是有联系的。
高丛林校长执教的绘本课《巨人的拼布被》,这是我第一次听数学绘本课,让我感受到不光是语文、英语,数学也可以上绘本课。一年级孩子在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绘本故事的阅读中走进图形世界,通过观察、操作、对比,复习巩固了图形的知识。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巧妙的串到绘本中,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这就是数学阅读的魅力。
三节耳目一新的课堂展示,体现了执教者对数学阅读课堂教学的独特见解,也带我认识了数学阅读课堂,阅读并不是语文的专利,数学老师也要关注学生的数学阅读,通过数学阅读,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报告——专家引领深入数学阅读
三节展示课让我初步认识了数学阅读,明确了数学阅读课的模式,而三场学术报告,理论结合实践更深入地剖析了数学阅读,为我们指明了研究的方向。
首先是我们常州市教科院副院长潘小福的精彩报告《数学阅读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数学生活——小学生数学阅读的内涵意蕴与实施策略》。从数学阅读的内涵与价值,数学阅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数学阅读的实施与探索三方面展开。其中谈到要读好《小学生数学报》,我深感惭愧,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是组织学生自己阅读报纸,而没有去指导学生如何阅读,以及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等。潘院长的讲座中对于如何读好《小学生数学报》,给出了具有实践指导作用的建议,先研读报纸第二版,教师尝试投稿第三版,再带着学生阅读第四版,最后再关注第一版内容。在组织学生阅读时,首先要提供固定的读报时间给学生,通过读报让学生感觉读报有用,在读报的基础上设计开展读报活动来促进学生的阅读,最后师生一起参与报纸建设,尝试写数学小论文和数学小故事等。潘院长还谈到了将数学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可以带学生们走进菜场、运动会中,拓宽学生的数学领域。这些具体的措施都可以运用到我们的数学课程中来,构建数学阅读课程,丰富学生的数学生活。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喻平作的《数学阅读及教学策略》的报告,全方位的阐述了数学阅读的内涵、数学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内容与策略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喻平教授对于数学阅读研究的详细阐述,以及对于“小学生数学阅读研究”这个课题的问题分解,给我们的课题研究打开了思路。
最后是山东潍坊市教科院小教科科长孙俊勇作的《数学阅读:换一种方式学数学》。他从为什么要换种方式?什么是数学阅读?怎么开展数学阅读?三方面展开,这是他们十年数学阅读研究的成果,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形成了完整的数学阅读课程体系。其中令我触动最大的是他们师生共同编制的数学绘本、故事,他们早已将数学阅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而反观自己,对于数学阅读还未迈出第一步。
三、反思——课程建设实践数学阅读
申请加入培育站的初衷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数学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将所学带回学校,改革我校的数学课程建设,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当我看到这次活动的主题“数学阅读”时,便欣喜万分,这个主题不正好与我最近思考的我校数学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不谋而合么。在“全民阅读”、“全科阅读”的今天,我校的数学课程急需改革,数学课堂不能停留于数学书本的学习,数学阅读更应成为我校学生学习数学的另一种方式。
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差,对于文字信息量大的题目不能抓住重点,而这些都与我们教师没有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有关,因此数学阅读的推进势在必行。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我们总是认为数学阅读只要多关注数学书上的“你知道吗”以及与之相关的数学家的故事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正如几位专家所言,可以研读《小学生数学报》、数学课外读物等。还可以跳出书本,走进具体生活,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在此基础上,尝试以绘画、编故事、写论文、研究报告等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阅读数学”,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爱上数学,愿意深入研究所学知识,通过学习中所培养的数学阅读习惯和能力帮助孩子成长,积累经验,最终服务于生活。
一天的学习活动总觉得时间太短,专家的报告未能细细品味、内化,还有更重要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将珍惜此次培育站学习的机会,不断地强大自己,践行课堂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