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语文组>>文章内容
 
《望月》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11日     点击次数:      作者:卞惠健     来源:

 

《望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出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月亮吗?(看到过)你什么时候看到过月亮?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2、是呀,美丽的月亮,晶莹明净,柔情似水,曾给人们带来多少梦幻,多少遐想啊!今天这节课我们跟随当代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一起去望月。(师板书:望月)看老师写课题,请注意,“望月”的“望”是上下结构,第三笔是竖提。
3、谁来把课题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月的安详、皎洁。指名读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那么望月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朗读课文。老师有两个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2)、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些人眼中的月亮?
2、检查朗读情况。
1)刚才同学们非常认真仔细地通读了课文,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你们的读书情况。请看大屏幕。老师这儿有一组词串,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指名)
  安详 吐洒 清辉 (月亮)
  晶莹闪烁 光斑 跳动 (江水)
  黑色剪影 伸展 起伏 (两岸)
2)这些词串都是描写什么?(月光洒在江面上的美景)
3)再一行一行仔细读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4)再出示完整的词串,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一起把这组词串读一读。
5)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到文章中再去读,感受又会不一样的。这些词语其实都出现在课文的第2自然段。自由读一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追问:把1、2自然段放在一起,又是写了什么呢?(月夜江上美景)
6)其实啊,第1、2自然段就是讲了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谁再来把这两个自然段的意思概括一下?
7)老师把你说的这句话用3个字来概括,这一段就是写了“我”的眼中月。
  (板书 “我” 眼中月)
3、课文中还写了哪些人眼中的月亮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相机出示)
1)课文中还写了小外甥眼中的月亮。那么小外甥眼中的月亮像什么?像眼睛,天的眼睛。
2)出示幻灯片:对呀,这就是小外甥眼中对月亮丰富的想象。(同桌练读,指同桌读)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讲了小外甥想象中的月亮呢?(14——20)自然段。
3)请同学们再读读,最后一小节讲了什么?(生:“我”对月亮的幻想)4)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14——21)自然段都是讲了小外甥和作者心中的月亮。老师也想请你们像刚才那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板书:小外甥心中月)
4、过渡句:这就是小外甥和我眼中的月亮,课文中还写了谁眼中的月亮?
1)还写了古代诗人眼中的月亮。
2)交流6句古诗作者。从哪里看出来?(6句古诗)每句诗中都嵌着一轮明月,请看(只出示6句诗)都是哪些诗人在描绘自己眼中的月亮呢?(只要交流作者)
3)齐读6首古诗。每首诗中都镶嵌着一轮明月。真是诗中有情。让我们齐读6首古诗。
4)文中仅仅写了这6句关于月亮的古诗吗?你怎么知道的?(相机出现删节号)这是删节号,也称省略号,是删除了文中整行整节的内容。请注意,删节号是12个小点,平时的省略号只用6个点。
5)分角色朗读:这些关于月亮的古诗都是小外甥和“我”对出来的。文中(3——13)自然段就是写了小外甥和“我”对诗的过程。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小外甥和舅舅的话。其他同学旁白。
6)你也能像老师那样用3个字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吗?(板书:诗中月)
5、概括主要内容。
同学们,看黑板,作者以“望月”为线索,写了三部分的内容,你能用“课文先写了 ,接着写了 ,最后写了 ”的顺序连起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章主要写了“江中月”、“诗中月”和“心中月”,还欣赏了作者笔下迷人的月色。下节课,我们再来品读诗中月、心中月。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查相关资料,了解诗句中诗人借月表达的情怀。
2、做《补充习题》。
  附板书:
           “我” 江中月
   望月           诗中月
           小外甥 心中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