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负数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章一星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现实生活经历正负数产生的过程,感受理解正负数的方便,简洁,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知道0是作为正负数区分的标准。
2、在具体情境素材的聚类分析中发现相反意义的量和标准,并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3、结合找教室里的正负数,让学生经历数轴的产生过程,知道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
二、教学过程
(一)正负数的产生
1、谈话:同学们,马上要到夏天了,夏天很热,气温高达30摄氏度以上,在这个温度计上,你能指出30摄氏度吗?(指名学生指一指)
夏天过去,天气逐渐转凉,秋天的温度经常在15℃左右(课件演示)再往后天气越来越冷,水开始结冰了,温度会下降到0℃。(课件演示)
提问:0℃是最冷、最低的气温了吗?
说明:是的,还有比0℃更低的,那就是说还有比0小的数。(板书:比0小的数)
东北一些地区的冬天温度很低,你知道这个温度是多少吗?
学生独立说一说。(课件演示)
2、引导:大家看,秋天秋高气爽,而冬天却冰天雪地,绝然不同的气温,可温度计上显示的却都是15,这两个15有区别吗?有什么区别?
3、秋天气温比0℃高,是零上15℃,冬天气温比0℃低,是零下15℃,是正好“相反的”两个温度,(板书:相反)那请大家在练习纸上写出这两个15℃,想办法把相反的两个15℃在写法上区分开来。
交流:你是怎样写的,用什么来区分的?
展示学生作品。说说更喜欢哪个?为什么?
4、指出:为了区分这两个相反意义的量,数学家们就选择了用符号区分,零上15℃写作“+15℃”,(板书)读作正十五摄氏度,(生齐读);零下15℃写作“—15℃”,(板书)读作负十五摄氏度,(生齐读)。
追问:刚刚我们怎么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
“+15℃”和“—15℃”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是根据温度计上哪个数知道不同意义的?
指出:+15℃和—15℃表示的意义相反,我们把它们称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0℃是区分+15℃和—15℃的标准。
【设计意图:从温度计入手,使学生感知意义相反的量可以简洁的用符号加数字表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负号需求,经历正负数产生的过程。】
(二)进一步理解相反意义的量
1、谈话:刚才我们在温度中发现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一组相反意义的量,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标准,数学上分别用“+”和“—”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课件出示情境素材)
(1)珠穆朗玛峰大约比海平面高8844.4米,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
(2)车库在地下2层,书店在地上3层。
(3)放学了,小华从校门口向东走了2千米,小林向西走了4千米。
(4)小明比小芳的身高高3.9厘米,小辉比小芳的身高矮0.8厘米。
提问:你能找一找这4组情境中相反意义的量和它们的标准吗?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集体交流。
2、要求: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可以像温度一样用带有“+”和“—”的数来表示吗?
(课件出示)指名回答,把海平面看作标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记作+8844.4米。
生独自完成在练习纸上。
全班校对。
追问:+8844.4米表示什么?-155米表示什么?
强调高于海平面的高度和低于海平面的高度是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
重点交流:校门口,可以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也可以向西为正,向东为负,我们一般约定为向东为正,向北为正。
3、指着黑板上的一列正数、负数说:像+15、+8844.4,+3…这样的一类数称为正数,像-15,-155,-2…这样的一类数称为负数。用来区分正数和负数的标准我们可以像0℃一样都用0来表示。
4、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正负数,你能找一找生活中的正负数,说给同桌听一听吗?
【设计意图:从大量的情境素材中感知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强烈的相反意义的意识,明确相对的标准是什么,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三)数轴的产生
1、其实我们教室里就可以来创造正负数,以老师为标准,老师可以看做数字?我们看横排,右边是,左边是,怎么用正负数表示?竖排,以谁为标准,前面?后面?斜排?学生自己说一说。
2、大家都找到了教室里的正负数,现在我们试着记录下来,老师和第一排的同学如果作为一条横线,我们在这条横线上表示老师的位置和她左右边同学的位置,学生画一画。
学生作品展示,修改
0在这条横线上,因为它是标准,像这样有标准0、单位长度、正方向,数学上把它叫做数轴。我们刚才画了横着的数轴,还可以画竖着的,甚至斜着的。
3、联系温度计和数轴。
4、仔细观察数轴,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0表示什么?正数比0?负数比0?
0是区分正数、负数的标准,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
数轴从左往右越来越大,从右往左越来越小。
数轴是有顺序的,它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数轴的产生过程。】
(四)巩固提升,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说一说,集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