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玉兰》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广玉兰》一课的教学设计是根据新课标的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相结合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情景资源,创设情景;运用教材,感知课文;整合课程资源,深入研究学习;拓展练习,处理、内化信息等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能找出表达广玉兰特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
3、理清课文思路,能找出表达广玉兰特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
三、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句的赏读,体会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牵出主线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广玉兰》)。
2、在陈荒煤先生的细腻描绘下,广玉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影响,你能用文中词语来形容一下广玉兰吗?
( )的广玉兰
3、老师把同学们刚才说的词语都放在了一首诗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她幽香甜美,洁净高雅,
她含羞待放,鲜嫩可爱,
她洁白柔嫩,惹人喜爱。
她的美
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
她的美
无法用词句概括内涵。
挺立枝头是她的刚劲,
终年不败是她的豪放。
她始终透着活泼,透着生气。
向世人展示着
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4、听得出来,你们都已经喜爱上了广玉兰。被广玉兰的幽香和纯洁所吸引(板书:幽香纯洁)。难怪作者说:(齐读)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那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5、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再次走近广玉兰,品读文字,感受广玉兰那无比旺盛的生命力。(板书:旺盛的生命力)
(二)、品读感悟,突出重点,领悟写法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的3-5自然段,思考: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体现在哪?
2、谁来说说看。
预设:1、花。很好,你从花的不同形态上读出了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这是写的广玉兰的花,除了花还有什么能体现广玉兰的生命力?)
2、叶片。你感受到了广玉兰叶片的生命力。
2、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仔细欣赏广玉兰开花的样子。轻轻打开书本,默读书上第三自然段,圈画出能表现广玉兰生命力旺盛的字词,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预设:1、远远望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我从数世同堂、生生不息感受到了生命力的旺盛)
2、文中有一句话是对它最好的解释,谁找到了?(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
3、你真有一双慧眼啊!有哪些形态呢?能分别用文中的词来概括吗?找到一个就说一个。(4种,含羞待放的;刚刚绽放的;盛开着的;凋谢了的)(很好,你找的很快,很准确。)
4、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形态,细细品读,将你喜欢的原因写在句子旁边,再小组交流,通过朗读把你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5、你最喜欢哪一种形态的广玉兰花?为什么?
预设:1、含羞待放的(2-3个人读)
抓住“含羞待放”这个词语,与“含苞待放”相比较。一般情况下,我们形容花一般说的是“含苞待放”,作者在这里用了“含羞待放”,一字之差,有什么不一样吗?(把花当人写,像个羞答答的小姑娘,她正在为后面的开花积聚能量,这不正体现了生命力的旺盛吗?)(是啊,看似简单的一个“羞”字,不仅写出了花苞的形态,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花苞的鲜嫩可爱,你已经解读出了作者用这个“羞”字的全部内涵,真是作者的知音。)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把。
你能读出这种羞答答的感觉吗?
还有谁也是喜欢的这句。你来说说看,
(喜欢它碧绿的颜色,喜欢它鲜嫩可爱的样子)你能把你的喜爱读出来吗。
2、刚刚绽放的(指名读,男生读)
这儿有个迫不及待,你读出了什么?抓住“迫不及待”来理解蜜蜂急切的心情,广玉兰的香吸引了蜜蜂。整句话没有提及一个可爱,一个香字,却用小蜜蜂来衬托出花的可爱,花的香。笔在小蜜蜂,意在广玉兰。这就是侧面描写的魅力。
谁来把他读一读?
我觉得还不够迫不及待,谁再来读?
我已经感受到一种迫不及待,要进去了。
这么香的广玉兰,还吸引来了谁?(小蝴蝶,小朋友,到处散发着生命的气息)
体会“钻”,动态描写,一下就把静态的广玉兰写活了。仿佛看到了小蜜蜂和广玉兰相映成趣的生动画面。谁再来交流?
3、盛开着的(指名读,女生读)
把盛开着的广玉兰花比作婴儿的笑脸。
你摸过婴儿的脸吗?什么感觉?(“一切修辞皆有情”,这贴切的比喻流淌出的是作者对洁白柔嫩的广玉兰的喜爱,让我们也爱上了这甜美纯洁的如婴儿笑脸般的广玉兰。)
婴儿,充满了朝气与生机。
来,带着这种喜爱的感觉读一读这段文字。
同学们还喜欢哪种形态的广玉兰?
4、凋谢了的(指名读,全班读)
这句话可难读了,你先读读看。
开过了,凋谢了的,你为什么还喜欢?说说你的感受?
(如果能抓住某些感触深刻的词语来谈感受,往往谈的更深入更透彻;你看,他抓住了默写感触特别深刻的词语来谈感受,把感受谈得更深入更透彻了)
哪怕是凋谢的花,花蕊却依然透着活泼,透着生气。这一颗颗紫红色的小颗粒就是种子,就是生命。
有了种子,就有了希望,在作者陈荒煤的笔下,这凋谢了的广玉兰就透着这样的希望。
老师这里还有一段描写凋谢了的广玉兰的文字,你来读给大家听。
都是写广玉兰的,听完之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一句有东风无力百花残的落寞,一句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之情。)(可见,同样的事物,不同的用词,表达的感情也会不同。)
这两段文字,两种感情,你喜欢哪一种?我们都喜欢有生命力的广玉兰。
看来,凋谢之后的广玉兰花,表面看来并不太美,其实里面蕴藏着另一种美,生命之美、希望之美、力量之美
一个人朗读的气势还不够,全体起立带着对广玉兰的喜爱和赞美齐读。
6、此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一棵美丽的树,更是一棵充满生命力的树。(出示:远远看上去,……)生齐读
7、广玉兰的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用这样的方式把生命延续下去。一朵花凋谢,另一朵花却傲立枝头;一朵花枯萎,另一朵花却顽强绽放,生命不息、开放不止。这就是——(生生不息)。
8、你看,广玉兰不仅是一株美丽的树,更是一株充满生机的树。
9、作者为什么把广玉兰写得如此富有神韵,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总结归纳:总分总结构、结尾呼应、并列关系、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你能结合着例子来说一说吗?)
10、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作者这里描写的四种花的形态,请问,这四种形态的顺序可以调换吗?(不可以,按照花开的顺序来写,这样显得有条理。(板书:按照顺序))因此,我们以后写作的时候也要学会按照顺序来写,使文字条理更清晰。
11、作者写这四种形态的广玉兰,是平均用笔墨吗?(不是,有详写,有略写。详写了凋谢了的广玉兰,略写了其他形态的广玉兰,突出了广玉兰生命力的旺盛,作者对广玉兰及旺盛的生命力的喜爱。(板书:有详有略))
12、美文需要美读,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吧。(合作朗读)
13、音乐美,你们读得更美!
(三)、品读叶片,感受生命力
1、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衬”。广玉兰这旺盛的生命力在叶子上又有哪些体现呢?默读课文四、五自然段,划出能体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词句。
2、指名说,(密集油亮的绿叶……透着活泼。)从中体会到什么?
在和煦的春风里,密集油亮的绿叶……
在盛夏的暴雨里,密集油亮的绿叶……
在深秋的清冷里,密集油亮的绿叶……
在寒冬的萧瑟里,密集油亮的绿叶……
春夏秋冬,看不出有什么衰败的迹象,这就叫“终年不败”,这就是它旺盛生命力的又一体现!齐读
3、“生气”和“活泼”一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孩子)这里指的是什么?(广玉兰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4、这是多么旺盛的生命力呀!此时,我们也要情不自禁地赞叹——【齐读——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四)、拓展运用,互助提升
1、一千个人喜欢一千种花,作者为什么独独喜欢这普通的广玉兰呢?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读读这段话,好好品一品,看看你能读出什么?悟出什么?(出示陈荒煤的个人介绍:陈荒煤出身贫寒,儿时随母亲长期漂流上海。青年时期,他开始从事文艺活动,曾被捕入狱长达数月,然后他有两年时间在中国北方流浪。“文革期间”陈荒煤又遭受“莫须有”的迫害,被判入狱监禁七年……流亡,是他一生的命运;苦难,是他终生的伴侣。在饱经流亡和各种磨难之后,他对生活仍充满希望,在其写作生涯中,先后创作出版了20多部小说、报告文学、散文等著作,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电影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作者陈荒煤一生经历坎坷和磨难,他用自己顽强的毅力与厄运做着不屈的斗争,这充满旺盛生命力的广玉兰是他真实的人生写照! )
2、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仅仅就是赞美了广玉兰吗?请同学们读读原文《广玉兰赞》中的片段,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作者写广玉兰,实际上是在写像广玉兰一样的人。)
(五)、迁移写作
1、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感悟了广玉兰那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而作者的精妙描写更是令人叫绝。大自然多姿多彩, 只要你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用一颗慧心去感知,美———就在身边!
2、春天到了,校园里的迎春花开了,圩墩公园的桃花开了,荆川公园的海棠花开了,路边的油菜花也开了……请你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用上今天我们在第三段学到的构段方式、修辞手法等,按一定的顺序,用一段话写出它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