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是啊,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与一个小女孩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棒起书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想想课文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交往?
2、检查交流。
①出示词语:
蓄 裹 衣衫不整
一撮 趿拉 一塌糊涂
蓬乱 拖鞋 纳 闷
老师已经把课文中的生字和容易读错的词语都写在了黑板上,你有信心接受挑战吗?第一关,谁来读呢?
②指名读,正音,齐读。
③看字形,你认为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范写“裹”
④这些词语的意思你都理解了吗?这六个词语分别藏在两个句子里,你能找到吗?看看图,会帮助你进行理解。(“蓄”、“蓬乱”联系插图,“裹”可以做一下动作。)
⑤这两个句子都写出了爱因斯坦的什么?这样的穿着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呢?
“一塌糊涂”在文中指什么?房间里还有什么也是一塌糊涂的?
看到这个衣衫不整的爱因斯坦,小女孩直纳闷,“纳闷”是什么意思?女孩纳闷什么呢?
⑥恭喜你们过了第一关。第二关,你看,发现了什么?
出示:噢、嘛、呵。你会读了吗?放入句子,揣摩语气。
小结:一个小小的语气词,居然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感情。可见,我们平时读书一点都不能马虎。
人物对话不仅要注意语气词,还得关注提示语呢?第三关在等着你,这是一个长句子,你能不能读好它呢?
出示长句子:听了这话,……但愿你肯教我。”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你还记得老师给你的思考题吗?
(1)快速地浏览课文,爱因斯坦和女孩有几次交往?
(2)(三次)分别是从哪儿到哪儿?
(3)你为什么这样分呢?学生说说分段理由。
4、哦,原来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三次相遇的情形是不一样的,请你找一找,他们每次是怎样相遇的?
(1)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
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2)读了这些话,你发现了什么?
①是按照时间变化的顺序来写的。(我们写文章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②第一次小女孩撞上了爱因斯坦,第二次是小女孩遇上了,第三次爱因斯坦等小女孩。
③他们最后熟悉到了什么程度?他们在一起做些什么?再读一读课文的第七小节: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小女孩与爱因斯坦之间由不熟悉,到越来越熟悉,最后成为好朋友。)
4、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你能不能连起来说一说呢? 相机板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