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学习“笑谈腿疾”内容,初步感受刘老师的乐观坚强。
二、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使学生初步感知刘老师是一个乐观、顽强、热爱生活的人,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春天到了,三月份的一天我们全班同学到操场上度过了难忘的两节课,还记得我们去做什么了吗?你看到了怎样的风筝?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和风筝有关的文章。(板书:理想的风筝,提醒筝字后鼻音,第一声,组词里读轻声。)读课题。这是当代作家苏叔阳写的一篇文章,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相信学完本课,你的问题就会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自己理解,有不理解的或者你觉得可能会出错的划出来一会儿大家交流。
3、检查。
这些词你会读吗?(多媒体出示词语)
连翘花 小喇叭 吹奏
眯起来 慈祥 膝下 圆木拐杖
撑地 跳跃 旋转
撒脱手 翱翔盘旋 翩翩起舞 扶摇直上
⑴、先练练。(自由读。)
⑵、谁先来?指名读第一组。
A、“翘”字正音,齐读,还可以组成“翘首”“翘望”.它还有另一个读音“qiào”,学生组词。
B、出示连翘花的图片:
你能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说说所看到的连翘花吗?
文中怎样描写连翘花的?请你试着读一读。
C、第二自然段除了描写连翘花,还写了哪些景物?请你把这一小节读一读。
读得怎么样?你能读读吗?
从这些语句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D、看着这段文字,我想起了宋代朱熹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让我们一起再美美把这一节读一读。
⑶、指名读第二组词语
这组词与什么有关?
让我们读读有关刘老师外貌的句子,多媒体出示:
“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读了这段话,你的眼前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慈祥 忠厚 残疾)
C、这么一位有着残疾的老师,动作却很灵活,指名读第三组词语
① 这组词中,请同学们特别留意“转”的读音。
这是一个多音字,在文中多次出现,看屏幕(多媒体出示课文语段: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学生们一阵激动的心跳。)
这段话里出现几个“转”?转有两个读音,你能确定课文中读什么吗?当我们没办法确定时,怎么办?(查字典)
对,通过查字典了解字义,来确定读音,的确是个好办法。老师课前也查了字典,发现转”字有两种读音,当表示改变方向时读“zhuǎn”,如转身、向左转等;另一个音则读“zhuàn”,表示绕着某个物体移动,打转。如转圈、旋转等。
下面,我们就再来看看这段文字,让我们一起来琢磨文中的“转”字表示什么意思?该怎么读?
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D、指名读第四组
① “撒”字正音
②看到这组词,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让我们也走近刘老师,跟着刘老师一起来放风筝。你能把刘老师放风筝的句子读好吗?多媒体出示。
④你觉得此刻的刘老师怎么样?请你带着感情读一读这组词。
课文中还有其他词语你不理解或者你觉得有要拿出来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三、理清层次
1、同学们已经读了一遍课文,这篇课文是写谁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课文回忆了刘老师的几件事?哪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哪几节写的?第二,第三件呢?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先练练。能不能用概括的语句来说说看。
相机完成板书: 笑谈腿疾 转写板书 放飞风筝
2、课文1~3节写什么? 忆起老师
课文10~11节写什么? 思念老师
3、根据老师的板书,能不能完成这个填空?
课文以“ ”为线索,回忆了刘老师 。
刚才我们抓住线索,通过列小标题的方法很快理清文章的脉落,把长文读短了,然后通过把小标题串联起来又得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就是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留意学习。
四、笑谈腿疾,品悟乐观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回忆了一位二三十年前教过自己的老师。时隔这么久,为什么在作家苏叔阳的心目中还对他念念不忘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追忆,一起走近这位特殊的老师。
1、刘老师会讲故事,想听刘老师讲的故事吗?谁来读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出示)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侯被她甩掉一条腿的。”
2、师生交流: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3、幽默在哪儿?相机板书:幽默 。
4、刘老师谈的是什么?(腿疾)刘老师的腿是怎么样的?我们来看这句话,出示(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读着这句话,你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读读看。
刘老师站立、行走靠的是什么?
想象一下,几十年前,还没有汽车,刘老师每天要按时到校,他怎样到校的?
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在泥泞坎坷的道路上,刘老师又会碰到什么呢?
在赤日炎炎的夏日里,在滴水成冰的隆冬里,刘老师又是怎样站立、行走的呢?
腿的残疾,让刘老师的生活比正常人困难许多。同学们,如果是你的腿截去了半截,你会怎样?别人和你谈起你残疾的半条腿,你会是什么反应?一般人肯定会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可是刘老师却笑谈腿疾。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坚强、乐观(板书:乐观)
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听完刘老师的话,——(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教室里腾起笑声是因为这个故事有趣,为什么接下来同学们的心情是酸涩的?(包含着对老师不幸遭遇的同情、惋惜)同学们为什么又会增加对老师的尊敬呢?(虽然残疾,但是却不悲观,乐观面对,笑谈腿疾)
这么复杂的情感变化,这么有魅力的语言文字,谁有信心把它读好?
身体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所以作者会时时记挂着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