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11日,真是难忘又充实的两天!有幸与学校的几位老师结伴,共享了这一场小学语文教学思想与方法的盛宴。全国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课堂转型”观摩研讨会在武进区星河小学拉开帷幕,两天的活动安排紧凑有序且充实高效。活动共有主讲名师5名,观摩课4节,专题报告4个,可谓是名师云集, 精彩纷呈。在这些或幽默、或柔软、或诗意、或扎实的不同风格的课与专题报告中,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用几个关键词谈谈这几日的所得所悟。
一、关注语用诉求,寻求快乐语文
来自浙江崇文小学的虞大明副校长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快乐语文。在简短的与学生的交流中,虞老师就与学生建立了很好的信任的关系,学生的紧张感立刻消除了,幽默的话语背后,是他那颗年轻的童心,虞大明与“虞小明”的恩怨纠葛,更是把课前的气氛调动的活泼且恰到好处。当然最精彩的还是他对文本深刻的解读和课堂自如的引导。虞大明老师执教的《景阳冈》以体会武松智勇双全,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为教学重点。课堂设计看似平淡无奇,但却朴实无华。特别是课堂上虞老师以一种聊聊的姿态。与学生对话:“聊聊对武松的印象,聊聊怎样去表现武松”。就是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聊天中,虞老师又不着痕迹的指导孩子怎样有效圈画批注,怎样高效快速阅读,怎样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虽然聊天的语言不一定处处精到,但是课堂氛围却格外轻松,孩子学习也格外快乐。在报告中,方才发现虞大明老师的多才多艺和独特的人格魅力。精彩的“下水文”让人印象深刻,也给我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指明了新的方向。
二、尊重儿童审美,提升核心素养
祝禧老师的主题阅读课《推开窗儿》,就像一弯淙淙流淌的小溪,流淌地非常舒服、自然。每个板块的教学,都注意贴近学生,唤醒学生的感觉。她的课体现了这样一种大气之美,不浮躁、不虚夸,平易近人,又将课堂内容融会贯通,仿佛在我面前也开启了这样一扇窗——透过窗,有无数种可能,无数种人生的选择,无数种风景……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思维受到了极大的尊重,并能有更广阔的视野。儿童的审美没有对错,但好的引导并不是强制让孩子接受成人的思维,而是给他们更好的平台、环境去自我感受,在感受中,提高个人的语文核心能力。于尊重处自我提升,这是祝禧老师的教育哲学和智慧。
三、引导儿童阅读,发展群文阅读
11日上午,我听了特级教师岳乃红执教了一节五年级主题阅读课,她选择的是梅子涵老师的《外婆叫我毛毛》和《外婆,你好吗》两篇文章。教学中她引领学生在与文本的独立对话和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中走进充满温情的文学情境当中,让学生模拟外婆的语言和动作来加深对外婆心理感受的体会,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赢得了与会老师阵阵掌声。
观摩课结束后,岳老师带来了《儿童的阅读和为了儿童的阅读》的精彩报告。她要求老师们带着思考走进现场,同时结合所上的课,生动地论述了“儿童阅读是什么事情”“儿童阅读需要什么”以及“为了儿童阅读我们可以怎么做”几个方面的内容,分享她在主题阅读推广实施中的做法,说的我新潮澎湃,也想去试试看,“主题阅读”的种子在我心中悄悄埋下,期待春天里它的茁壮成长。
任志刚老师执教的群文阅读《我们傻瓜妈妈》,结合核心素养下的阅读能力要求,呈现了一堂精彩的阅读课。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也在任老师的推波助澜下变得得心应手起来。群文阅读不是新生事物,但是要把群文阅读做好,甚至做成常态课堂,那就是很难的事了。任志刚老师为我们的群文阅读指明了方向,也在报告中为我们如何进行群文阅读作了理论指导和实例示范。这是一场真材实料的教育盛宴。
每一次的学习都是心灵的洗涤,都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且听且思 做一个有思考的老师。